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

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

ID:15439560

大小:170.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03

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_第1页
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_第2页
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_第3页
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_第4页
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半坡遗址大厅重建前遗址的临时性加固保护99级文物保护技术张新田摘要:半坡土遗址保护大厅年久失修,顶棚漏雨,直接威胁到遗址的安全,现需重建新的遗址大厅。为了确保在重建过程中遗址不受任何损坏,必须对遗址进行回填和回填前的临时性加固。本文在对半坡遗址风化状况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其风化机理,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硅酸乙酯对遗址区加固,采用聚醋酸乙烯酯对非遗址区加固,用干沙和蛭石作回填材料的保护方案,操作方便,方法可行,效果良好。关键词:土遗址风化机理加固回填前言土遗址是指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由土和以土为主的

2、遗迹和遗物。这些遗迹和遗物包括房屋、夯土台基、城墙、窖穴、窖炉、粮仓、土构墓葬、糟朽文物在土上的印痕等。土遗址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考古价值、科学价值、社会教育价值。我国境内土遗址众多,分布较广。近几十年,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进行,许多各时期的遗址被发掘、研究、其中部分具有重要的古遗址在发掘后被现场保存,建立遗址性博物馆并对外开放。半坡遗址是较早发掘的史前遗址之一。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灞桥区浐河东岸的台地上,是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的聚落遗址,是距今六、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半坡先民所居住

3、过的一个村落遗址。遗址由西北文物清理队发现于1953年春,同年9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调查发掘团进行了较深入的调查。1954——1957年由中科院考古所组织人力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采用大面积揭露与多层研究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资料,计有房屋遗迹46座,窖穴200多座,圈栏2座,陶窑6座,围沟3条,墓葬250座,还有大量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达万件之多,它以丰富的资料证实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的一座距今6700—5600年的典型的母系氏族社会的聚落遗址,是我国仰韶文化阶段的历史见证。在考古发掘的基础

4、上,于1958年在遗址所在地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也是中国唯一的新石器时代博物馆。对外展出了保护大厅,大厅内的2600第18页共12页西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平方米的居住区,在陈列室内展出了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半坡博物馆的建立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增添了新的研究领域。还为史前考古学创立了新的研究基地。1961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半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新中国考古工作的新成就,为新中国考古学的建立作出了重大贡献。使六千年前半坡先民丰富的文化遗迹及生活景观重见天日,这一独立的文化遗迹的揭露对关中地区的原

5、始文化研究具有关键性意义①。一.半坡遗址大厅内遗址的保存现状1、概况大厅内半坡氏族居住区及建筑遗迹保存着原始村庄居住遗迹的一部分,面积约2600平方米。主要有(1)大围沟1条,深5~6米,宽6~8米,环绕居住区;(2)小沟:2条,位于居住区中部,宽1.9米,深1.5米左右;(3)半坡房屋类型有半地穴居和地面建筑两种形式,平面形式为圆形、方型和长方形。建筑遗迹包括柱洞、灶坑等各种遗迹,时有叠压;(4)其它遗迹有窖穴、圈栏、陶窑等。2、遗址病害大厅内遗址表面通体有厚度不一的降尘,并有棉絮状物零星散附着,土质中可溶盐的析出使遗址上

6、大部分出现泛白现象。据现场实测,大围沟底堆积细尘土达0.16~0.25米厚,其余部分表面也有0.02~0.03米厚的积尘。大厅南墙外和陶窖周围地表水的毛细现象作用对接近部分的土遗址造成侵蚀。经过土质分析,半坡遗址的风化症状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遗址中有大量裂隙,宽度不一。有的裂隙并逐渐发育成块状、片状脱落。可溶盐析出的重结晶区:主要出现在古代半坡人的各种生活遗迹上,这些遗迹土质密实度相对较高,相当部分又经过半坡人陪烧。如房屋、窖穴、柱洞、圈栏、灶坑、大围沟、小沟等遗迹的棱、角、边缘、直立面、凹面处。这类区域约占大厅遗址的

7、90%以上。(2)土质砂化区:主要出现在堆积层和考古发掘的探方壁,由于砂化逐渐坍塌,顺势滑积于立墙根部。这类区域约占整个遗址的5%左右。(3)土质酥粉区:主要集中在后厅南侧和两厅相接处,占整个遗址不到5%的面积。第18页共12页西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除了风化症状外,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屋顶漏水造成土遗址深浅不一的水蚀洞、水蚀坑。另外我们还在遗址区发现有老鼠洞,这些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半坡遗址安全。还有一些因遗址下部酥粉塌落造成上部失去支撑,如不修复有再崩塌的可能。二.回填的原因半坡遗址发掘于1953年,1957年修建了临时性保护大

8、厅,大厅是一座面积约4210平方米的弓形薄壳建筑。由于初设计时作为临时性工棚,对密闭性能、隔热防潮性能及防御厅外地表水、地下水渗透等均缺乏长远考虑,因而其屋梁仅为木架结构,屋顶仅铺木板、铁皮和玻璃纤维瓦,并因经费所限得不到及时修理,致使多处漏水,部分木构件糟朽。大厅共有98个简易木窗,墙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