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终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终

ID:15431548

大小:6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终_第1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终_第2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终_第3页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终_第4页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最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一、填空题解答题1、分割粒(直)径:旋风除尘器中所受离心力和向心力相等的粒子的直径。2、大气层呈中性状态时,风速廓线符合对数律;非中性状态时,符合指数律。3、袋式除尘器中,粉尘因筛过等作用形成的粉尘层是主要过滤层,滤布不过起了支撑作用。4、静吸(饱和吸附):一定温度下,与气相被吸附物质的初始浓度平衡时的吸附量,也就是该条件下,吸附达到饱和时的吸附量。5、氮氧化物燃烧过程中来源包括原料型氮氧化物、热力型氮氧化物和瞬时型氮氧化物。6、燃烧法处理有机废气的主要燃烧方式:直接燃烧法、催化燃烧法和热力燃烧法

2、。7、辐射逆温、平流逆温、下层逆温、湍流逆温。8、工业催化剂主要由活性主体、助催化剂和催化剂载体组成。活性主体可单独使用。9、控制硫氧化物: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换、燃料脱硫,燃烧过程脱硫和尾气脱硫。10、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生态环境。11、催化作用:废气通过催化剂床层的催化反应,是其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易于处理与回收利用物质的净化方法。12、电除尘器的除尘原理:电除尘器两极间加以电

3、压。一对电极的电位差必须大得使放电极周围产生电晕(常常加直流),高压使含尘气体通过这对电极之间时,形成气体离子(正离子、负离子)这些负离子迅速向集尘极运动,并且由于同离子相撞而把电荷转移给粉尘荷电,然后与粒子上的电荷互相作用的电厂就使他们向收尘电极漂移,并沉积在集尘极上,形成灰尘层。当集尘极表面粉尘沉集到一定厚度后,用机械振打等方式将沉集的粉尘清楚掉落如灰斗中。13、化学吸附的主要特点:化学吸附的特征:作用力:化学键力(需要一定的活化能故又称化学能吸附)。单层吸附化学:1)有很强的选择性;2)吸附

4、速率较慢,达到吸附平衡需要相当长时间;3)升高温度可提高吸附速率。14、物理吸附的主要特点:特征:作用力: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单层、双层)。1)吸附质与吸附剂间不发生化学反应;2)吸附过程几块,参加吸附的各相间常常瞬时即达到平衡;3)吸附为放热反应。15影响催化剂稳定性的因素:1)热稳定性;2)机械稳定性;3)抗毒稳定性;三者决定了使用寿命(使用寿命表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16、旋风分离器的二次效应:被捕集的粒再次进入气流。消除方法:使用环状雾化器喷淋除尘器的内壁。17、气溶胶污染物的主要去除方法:

5、吸收、吸附、催化、冷凝。18、德意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额颗粒驱进速度之间的关系,致命了提高电除尘器捕集效率的途径,因而在除尘器性能分析和设计中被广泛使用。应当指出:只有当粒子的粒径相同时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此方程才成立。19、主要的延期脱硫工艺有哪些:1)湿法抛弃(石灰法、石灰石法、镁法、碳酸钠法、海水法)、干法抛弃(喷雾干燥法、烟道喷钙法、循环流化床法、炉内喷钙法)、再生法。20、不管什么燃料,其完全燃烧除了必须具备足够的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

6、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二、判断题1、袋式除尘器能去除尘粒的粒径为滤料本身的最小孔径(X)2、大气的气温递减率大于作绝热上升运动的干空气的气温递减率,大气层结不稳定(V)。1、物理吸附是可逆,化学吸附是不可逆的。(V)2、催化剂可加速或减慢化学反应速度,但不参加化学反应中的任何过程。(X)3、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用来分离粒径大于50~100um以上的颗粒物。(X)4、文丘里除尘器喉管液体的越细,除尘器的效率越高。(X)5、袋式除尘器一般适合于去除粒径为5

7、um以上的粒子。(V)6、某地雨水的pH值我5.5,由此可以说明该地区是酸雨地区。(V)7、电除尘器除尘过程中,落在集积尘极上的微导体颗粒物,非导体物质被气流带走。(X)8、电除尘器除尘过程中,一般来说小颗粒的荷电为扩散荷电。(X)9、我国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一般高于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X)10、在通常情况下气体吸附速率降取决于吸附质分子从气相主体到吸附剂颗粒的外表面和孔内的扩散速率。(X)四、计算题1、有一两级除尘系统,已知系统的流量为5.0m3/s,工艺设备产生粉尘量为22.5g/s,各

8、级除尘效率分别为90%和95%。试计算该处尘系统的总除尘效率、粉尘排放浓度和排放量。解:按《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45(5-58)粉尘浓度为,排放浓度4.5(1-99.5%)=0.0225g/m3;排放量5.0×0.0225=0.1125g/s。2、在高塔下测得下列气温资料,试计算各层大气的气温直减率:r5-10、r10-30、r30-50、r5-50、r1.5-50,并判断各层大气稳定度。高度Z/m5103050气温T/K298297.9297.4297.2解:已知r=-△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