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18983
大小:3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3
《仔猪营养性腹泻与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仔猪营养性腹泻与控制作者:佚名来源:福建农业信息网时间:2014-06-2008:43点击:76次 目前,规模猪场产房仔猪腹泻的情况很普遍。据最新资料调查发现,部分猪场产房仔猪腹泻十分严重,死亡率高达80%,不同规模的猪场,在哺乳仔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均有发生,使广大养殖场手足无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腹泻的临床分类和防控策略进行简单阐述,以供同行参考。 1腹泻的临床分类 根据引起仔猪腹泻的原因进行分类,将仔猪腹泻分为三大类:传染性腹泻、环境性腹泻和营养性腹泻。众所周知,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致病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魏
2、氏梭菌、猪痢疾密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均可以导致仔猪腹泻,并且此类腹泻会因为猪群的接触、粪尿等进行传播,常见的临床特征有拉黄绿色、褐色、灰白色粪便,呈喷射状拉出,稀薄,有些带有恶臭,难闻的腥味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这类腹泻为传染性腹泻,诸如沙门氏菌引起的拉稀,病猪体温升高,多数在41℃以上,精神不振,寒战,喜钻垫草,堆叠一起,食欲不振,拉稀,粪便淡黄色或灰绿色,恶臭,很快消瘦,死亡率较高;而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轮状病毒所造成的仔猪腹泻,尤其以传播迅速、高死亡率、拉水样粪便为特征;环境性腹泻是指由于产房环境不适宜于哺乳仔猪的特殊生理条件所致的腹泻,比如小环境中的
3、温度调控不合理,湿度过大致使仔猪体热丧失太多等。新生仔猪对寒冷和潮湿特别敏感,它们的皮肤很薄,体内的脂肪很少,体重相对于皮肤表面积的比例很低,使它们对体温的调节能力非常弱,生产中产房保温箱中的垫料呈现多样性,不同的垫料其导热系数差异很大,表1是几种材料的导热系数,通常情况下,导热系数越大,保温性能越差;导热系数越小,保温性能越好。 表1不同材料的导热系数 哺乳仔猪的营养主要是来自于母猪的奶水,由于母猪奶水质量不佳或者奶水数量过多、过少,以及教槽料不易消化而引起的仔猪腹泻,均属于营养性腹泻。奶水数量不足,会导致仔猪抵抗力下降,易于感染疾病,导致拉稀甚至死亡;奶水质量不佳具
4、体包括:奶水中母源抗体水平低、母源抗病营养少和奶水中炎性因子高。奶水母源抗体水平低,新生仔猪得不到母源免疫力足够保护,易出现病原性拉稀;奶水炎性因子会导致仔猪非病原性拉稀等。 2营养性腹泻的机理 病原微生物和环境中温湿度控制不当导致腹泻的机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已经非常详细,本文不再赘述,现将营养性腹泻机理进行简单阐述。 母猪奶水过多一般发生在哺乳早期,并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因为初生仔猪对奶水的需求量还不是很大,此时的奶水除了具有高热量、高蛋白质等特性外,还富含抗体、淋巴细胞、多不饱和脂肪酸、过氧化物酶、乳铁蛋白、双歧因子等功能性成分。初生仔猪的小肠在出生早期增长十分迅速
5、,包括小肠的长度、重量和黏膜总面积等,并且在小肠的上皮细胞还具有功能复杂的顶端核仁系统,该系统包含管状内涵体和能够参与吸收大量母源免疫球蛋白和其它初乳营养物的相关囊泡细胞器,但是初生仔猪小肠对高能、其它高蛋白的消化吸收和调节能力却很弱。当一些多糖、寡聚糖、多肽类物质到达消化道中后段时,这些难以消化吸收的营养成分造成了血浆和肠腔之间的渗透压增大,血浆中的水分透过肠黏膜进入肠腔,以稀释肠腔中的内容物直至达到内外等渗为止,肠腔中这些大部分的液体成分刺激肠蠕动加快而引起腹泻的发生。而母猪奶水偏少一般出现于产仔15天后,突出表现乳腺腺泡数量少而仔猪对奶水的需求呈现持续性增长的过程中。
6、外观临床仔猪多表现瘦弱、精神倦怠且伴随一定数量的腹泻发生,它与营养供给不足,母源抗体水平急剧下降有紧密的关联性。仔猪的教槽一般从7日龄开始,奶水的缺乏直接导致仔猪的营养供给不足,而7日龄左右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处于整个哺乳期的峰值状态,随后表现快速下降的趋势,两者与奶水的供需矛盾直接导致仔猪体质很差,在环境、应激、病原微生物等其它因素的“侵袭”压力下,发生腹泻就不足为奇了。母猪处于妊娠和哺乳阶段时,当发生机体炎症,应激加剧等特殊状况,极易在母猪体内产生一系列的促炎性细胞因子,诸如组胺、淋巴因子、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趋化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等。炎症发生时,受损区血
7、管扩张,血液增多,血流变慢,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中含有的炎性因子如组胺、白细胞三烯等增多,一方面引起局部炎症的加剧,同时机体在对抗炎症的过程中,大量吞噬和消化细菌,造成细菌被破坏、裂解,进而产生内毒素等细胞因子。仔猪通过吮吸母猪的此类奶水发生腹泻等病症。3腹泻的防控策略 腹泻是仔猪消化功能紊乱在临床上的一种反应症状,临近每年的冬春季节,仔猪腹泻又呈现高发的态势,本文就腹泻提出临床的相关防控措施。 防控原则:科学免疫,提高初乳母源抗体;科学消毒,减少病毒浓度;科学营养管理,提高母源抗病营养,科学温度管理,提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