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416742
大小:528.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3
《高中历史必修一总结[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历史部分:1时间:公元前20702两个最:①最早皇权②最早国家3特点:①公共权力②王位世袭朝代顺序: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王莽之乱,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夏朝:1时间:公元前16002人物:汤灭夏3政治制度:1内服和外服2神权色彩商朝:1时间:公元前10462人物:周武王罚纣3政治制度:1分封制2宗法制3礼乐制度西周:夏商王位世袭1内服和外服制度对附属国控制力有限2所以,通过神权加强王权西周1分封制:1背景:社会动荡,周公分封2概况:1
2、)对象:同姓分封(主体)、功臣(异姓)、婚姻(异姓)、原来的附属国(异姓)、殷商(异姓)、恢复被灭的古国(钳制商人)2)内容:土地、人口、物资、武器3)义务:1服从政令,重要官职要周王批准2军事义务3朝觐、交纳贡赋(特产、人口、俘虏……)3作用:1)周人势力扩大,西周成疆域最广国家2)统治效果加强4局限性:诸侯有独立性,易分裂割据5概念:封邦建国,拱卫王室(周王分封诸侯,诸侯分封下属,尽权力义务维护统治)6特点:1)周王是天下共主2)分封对象多面3)权利义务是关键4)层层分封,有等级序列2宗法制:1
3、目的:解决贵族间权力、财产、土地继承矛盾2渊源:由父系家长制演变3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度2)大宗(嫡长子)小宗(嫡长子同母弟和庶母兄弟)对立3)血缘与政治关系结合4作用:1)保证贵族“世卿世禄”特权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5概念:通过血缘亲疏,确立分配和继承制度3礼乐制度:周礼,各级贵族政治和生活的生活准则,维护分封制宗法制的工具4总结:分封制确立统治秩序,宗法制维护分封制,礼乐制度是工具(分封制系大佬,宗法制和礼乐制度系工具)血缘控制力商附属国未必有有限,自主权大周分封国有一些
4、有,同姓分封是主体增强,承认周王权威,尽义务第二课一、东周春秋:1时间:公元前7702特点:宗法分封制度遭破坏3表现:周王的分封权力受到削弱,诸侯不断擅自分封,小宗频频取代大宗,周王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战国:1时间:公元前4751时间:公元前的2212顺序:韩赵魏楚燕齐3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以北4原因:1)策略得当(远交近攻)2)嬴政善于用人3)民心唤统一4)商鞅变法使力上升5意义:结束百年纷争,为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基2特点:称“王”、社会变革秦统一六国二、秦朝政治制度:中央
5、集权制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变现:1皇权至上1)皇帝称号2)皇位继承制3)神化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1)三公: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监察百官)2)各级官员在地位、职责、权力等方面即配合又牵制,军国大权最终操控在皇帝手中3地方机构(郡县制)1)皇帝命令→三公九卿→郡→县→乡→里→百姓2)官吏由中央任免,不世袭4官员选拔与考察5制定细密、严苛的秦法概念: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构成地方权力收归中央的制度中央决策方式,皇权至上影响:1打破分封制,奠定大
6、一统皇朝基础,促经济发展2基本原则被继承,提高效率,强化对地方控制,对此后2000年中国政治与社会影响大重其他统一措施1军事:筑长城抗匈奴,征西南夷、岭南2交通:车同轨,修驰道和直道3文字:统一文字,小篆(前)和隶书(后)4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5思想:焚书坑儒,控制思想三、分封与郡县的利与弊利弊分封制遥远地区分封皇子,有利于管理1血缘关系疏远,难于控制,诸侯易起异心2天下大乱,权在诸侯郡县制1便于控制郡县的官吏,加强中央集权2奠定大一统中央集权基础1缺乏政治基础,没有先例2权在皇帝第三课(一)三省
7、六部制确立与演变1)背景:秦—三公九卿汉—西汉:设“中朝”制衡“外朝”(三公)(汉武帝)东汉:“尚书台”取代三公魏晋南北朝—三省六部萌芽皇帝2)完善三省六部制(魏晋出现,隋设立,唐完善)分工:中书省(起草)尚书省(执行)门下省(审议)吏户礼兵刑工3)演变:宋—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事)、三司(财政)元—一省制(中央:中书省&地方:行中书省)4)影响:1)三省互相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办事效率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3)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成熟,对后世的国
8、家体制影响深远(二)选官制度1)西周春秋:世卿世禄(世袭)2)战国、秦、汉初:军功爵制(军功)3)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和征辟制原因:军功爵制不适应和平年代需要做法:察举制:每郡每年相国家举荐人才征辟制:中央和地方政府向社会征荐人才评价:一定程度满足官僚队伍需要;但容易任人唯亲,形成小集团4)魏晋南北朝:九品正官制(家世门第)5)隋—清:科举制原因:士族没落,凭门第和家世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要求过程:1隋文帝规定每州每年贡士三人,后分设不同科目举荐人才2隋炀帝设进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