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98585
大小:7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3
《《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与生活第一二单元测试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30个)1.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们对自然的人为破坏。这在哲学上启示我们()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是客观的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能动性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世界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D.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2.“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3.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从哲学观点看()①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和
2、连续性②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运动的间断性③符合辩证法关于事物运动的观点④否认了物质的规定性,把事物看成是瞬息万变、不可捉摸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人工诱变”是生物育种工作中创造新类型的方法之一,即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引起生物遗传性变异。从哲学上看,“人工诱变”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是(A.人对自然物属性认识程度B.承认被选择的生物有机体的客观性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D.人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物5.重庆市和东南沿海省份分别发布特大干旱红色预警、台风预警,从哲学上看
3、,这说明①正确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行动②党和政府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③认识规律是利用规律的前提④规律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我们只能受自然规律的摆布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④据报道,近些年来,针对困扰人类的生态问题,日本一些科学家在经历长久的探索和论证后,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无用之物”,一切废弃物都能被利用起来,并把实施“零排放”的社会称为“循环型经济社会”。日本发展“循环型经济社会”,政府、企业和科技界三方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回答6—8题。6.日本比中国资源要匮乏得多,
4、但却以低于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创造出远远高于我国的经济总产出,这与他们全民奉行节约立国的风尚有很大关系。这表明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B.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看法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D.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7.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确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时也提出了本世纪必须实现的“零增长”目标:2030年人口数量“零增长”,2040年资源、能耗速率“零增长”,2050年生态环境退化速率“零增长”。这是因为①实践是历史性的活动②中国与日本有相同的国情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④发挥
5、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5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日本提出了“零排放”的概念,中国提出本世纪三个“零增长”;日本提出“循环经济社会”,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都是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产生的真理性认识。这说明①认识具有无限性、重复性,需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是唯一的③由于观念、能力等的差异,对同一对象允许存在不同的真理性认识④认识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9、哲学从来都不是哲学
6、家的专利。在商业意识无孔不入的美国,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哲学代言人兰德的头像被印在T恤上,其哲学理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可见一斑。由此可见A.生活就是哲学B.只有哲学才能为人们带来经济效益C.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10、在实际生活中.学生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师要面对和处理自己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际的关系。下列理解最切合题意的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
7、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11、下列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②按图索骥③画饼充饥④削足适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2、《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A、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相互联系的C、人们不能否认或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D、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13、一个手工者没有哲学
8、思想,便只是一个做粗活的工匠;一个艺术家,如果没有哲学思想,便只是个供人玩乐的艺人。”这句话从一定方面或一定程度上正确地指出了①哲学可以代替科学和艺术 ②科学和艺术都要受到哲学的影响③哲学对科学和艺术具有指导作用④哲学是万能的,没有哲学就没有科学和艺术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14、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是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