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

《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

ID:15398514

大小:1.37 MB

页数:35页

时间:2018-08-03

《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_第1页
《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_第2页
《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_第3页
《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_第4页
《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工程实验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2011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工程学院实验指导书课程名称:水工程实验技术系(部):环境与设备工程系专业:给排水工程班级:姓名:学号:实验项目实验一自由沉淀实验1实验二絮凝沉淀实验5实验三混凝沉淀实验9实验四静态活性炭吸附试验12实验五离子交换实验16实验六活性污泥特性测定实验18实验七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实验21实验八折点加氯消毒实验25附录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使用说明29附录二pH计的使用说明30附录三浊度仪的使用说明32附录四电子分析天平的使用说明33实验成绩课内评分30%实验报告评分70%合计得分内容及格式15%数据处

2、理及结果30%图表及曲线15%分析及讨论30%其他10%实验一自由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2)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自由沉淀规律,根据试验结果绘制自由沉淀曲线。去除率~沉速曲线(η~u曲线)、去除率~时间曲线(η~t曲线)和未被去除颗粒百分比~沉速曲线(P~u曲线)。二、实验原理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自由沉淀的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公式。悬浮物去除率的累积曲线计算:其中:η——总去除率P0、P——未被去除颗粒的百

3、分比us、u0——沉淀速度实验用沉淀柱进行,如右图。初始时,沉淀时间为0,悬浮物浓度为C0,去除率η=0。设水深为H(实验时为水面到取样口的垂直距离),在ti时间能沉到H深度的最小颗粒di的沉速可表示为:。实际上,沉淀时间ti内,由水中沉至柱底的颗粒是由两部分颗粒组成,即沉速的那一部分颗粒能全部沉至柱底,同时,颗粒沉速的颗粒也有一部分能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虽然粒径很小,沉速,但这部分颗粒并不全在水面,而是均匀分布在整个柱内,因此,只要在水面以下,它们下沉至池底所用的时间小于或等于具有沉速ui的颗粒由水面降

4、至池底所用的时间ti,则这部分颗粒也能从水中被除去。在ti时间,取样点处实验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为Ci,沉速()的颗粒的去除率:,其中,表示未被去除的颗粒所占的百分比。绘制P~ui关系曲线,可知,是当选择的颗粒沉速由u1降至u2,即颗粒粒径有d1减到d2时,此时水中所能多去除的,粒径在d1~d2间的那部分颗粒的百分比。当无限小时,dP代表了小于d1的某一粒径d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这些颗粒能沉到柱底的条件是:颗粒由水中某一点沉到柱底所用的时间,必须等于或小于具有沉速ui33的颗粒由水面沉至柱底所用的时间,即满足

5、:,由于自由沉淀颗粒均匀分布,又为等速沉淀,故沉速的颗粒只有在水深x以内才能沉到柱底,因此沉到柱底这部分颗粒,占这种颗粒粒径的百分比为,同一粒径颗粒的去除率为,令,,则。由上述分析,反映了具有us的颗粒占全部颗粒的百分比,而则反映了在设计沉速u0前提下,具有沉速的颗粒去除量占本颗粒总量的百分比,则反映了设计沉速u0时,具有沉速为us的颗粒所能被去除的部分占全部颗粒的比率。这部分沉速的颗粒的去除率为:颗粒的总去除率:工程中常用去除率公式:三、实验装置与设备1、沉淀装置:包括有机玻璃沉淀柱、储水箱、水泵、搅拌

6、装置和配水系统等。2、秒表。3、测定悬浮物的设备:浊度仪、玻璃棒、烧杯等。4、实验用水采用自来水和硅藻土配制。四、实验步骤及记录1、将一定量的硅藻土投入到配水箱中,开动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注意混合后浊度不可太高(50~70NTU为宜),以保证满足自由沉淀的要求。2、取水样200ml(测定初始溶液的浊度为C0),并且确定取样管内取样口位置(本次实验取二个取样口)。3、启动水泵将混合液打入沉淀柱到一定高度,停泵,停止搅拌机,并且记录高度值H0,此时沉淀时间t=0。开动秒表,开始记录沉淀时间t。4、观察悬浮颗

7、粒沉淀特点、现象。5、当沉淀时间t为5、10、20、30、60、120分钟时,取样口高度分别为45cm和80cm,33在每个取样口分别取水一次,取样体积70~80mL,用浊度仪测定相应的浊度(Ct),记录数据。6、注意:每次取样前应先排出取样口中的积水,减少误差,在取样前需读取沉淀柱中液面的高度H,并记录数据。7、实验记录用表。颗粒自由沉淀实验原始记录原水记录浊度C0:水温:pH值:静沉时间取样口高度水样编号浊度Ct(NTU)液面高度H(m)545cm80cm1045cm80cm2045cm80cm304

8、5cm80cm6045cm80cm12045cm80cm实验时间实验地点小组成员使用仪器名称及型号五、实验结果整理和分析1.基本参数整理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沉淀柱直径:d=mm柱高:H=m根据实验装置绘制沉淀柱草图及管路连接图2.实验数据整理及分析(1)未被去除悬浮物百分比:C0—原水浊度,NTU;Ci—沉淀时间t后,水样浊度,NTU。(2)相应颗粒沉速:mm/s33原始数据整理取样口高度cm沉淀高度H(cm)沉淀时间t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