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

ID:15398346

大小:31.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3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_第1页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_第2页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_第3页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_第4页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权威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华文报纸副刊与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转向  摘要:1990年代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某种程度上是华文报纸副刊建构的产物。副刊的作为有二:一是大力扶持新生代批评,初步建构马华文学诠释的本土视域;二是开展史料爬梳与谱系建构工作,为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提供扎实的考据材料。报纸副刊积极推动文学论述的本土化,反映出华文报纸于马华族群的精神纽带意义,也是集体为承认而进行的斗争。  关键词:马华文学;本土化;副刊;文学论述  I04A1006-0677(2017)1-0086-07  在马华文学场域中,文学主要寄生于华文报纸副刊。独立后,马华文学未能纳入马来西亚的国家文学体系,而被定位为族裔文

2、学,因此得不到政府的扶持与资助,几十年来自生自灭。这样的“盆栽”①境遇自然影响到马华文学生态,直到1990年代,副刊依然是包括文学批评在内的马华文学的主要生存空间,且副刊在马华文学论述“本土化”转向中作用尤为明显。  一、本土化:马华文学论述转型  与副刊转向的暗合  陈再藩指出:“�A文报是马华文化的天空,它几乎是一种天气,如果这个天气产生变化,土壤也一定产生变化。天气影响土壤,华文报对马华文化的基础是重要的,马华文化与文学这些年来能够产生这么重要的角色,这个大传统本身起了很大的作用。”②1990年代马华文学论述的本土化,不仅仅是文学整体架构内部的探索和创新,某种程度上亦是报纸副

3、刊本土化的产物,两者皆与马来西亚政经环境的改观直接相关。  进入90年代,随着冷战结束、马共问题的和平解决,马来西亚的政治形势开始出现一些新气象:政治上,逐步淡化意识形态色彩,推动马来西亚与中国大陆关系的正常化;经济上,以“国家发展政策”取代遭到非马来人广泛诟病的“新经济政策”,鼓励华巫合作、对外开放;文化教育上,强调多元文化的发展,对华文教育和文化采取较温和的态度,批准设立南方学院和新纪元学院等华文大学。政治气候的小开放赢得了华人的一致拥护,华社的忧患意识和抗争心态骤降,华团领导人也逐步被诱胁、分化和收编,华社民间政治力量从施压对抗转为温和的协商路线。在马来西亚,社团、学校与报纸

4、是华人抵抗的三大支柱,彼此有犹如唇亡齿寒的依赖关系。华社政治力量的“软化”自然影响着华文报的立场。与此同时,华文报被政商关系良好的华商并购,开始走向朋党化和集团化,几经兼并重组,《南洋商报》、《星洲日报》成长为90年代马来西亚影响力最大的两家华文报纸。《南洋商报》老板郭令灿与巫统党要过从甚密;《星洲日报》老板张晓卿曾任国阵成员党砂劳越人民联合党的副主席,与首相马哈迪及砂州政要关系密切。商人所办之报,首先得服务老板的利益,两报老板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使华文报的角色也从对抗转变成一种“竞合”关系③。其时,茅草行动④的风波刚刚平息,政治余悸对华文报产生了寒蝉效应,进而使“自我检查”成为媒体的

5、自动选择。以上种种,使90年代的华文报立场趋向保守,出现“去政治化”现象。以取得复刊资格的《星洲日报》为例,社长张晓卿在复刊词中列出的几点办报方针明显带着威权下的妥协色彩:  1.考虑到多元民族社会的特征,为顾全大局,时刻自我克制和约束,适当地行使新闻自由权利。  2.在沟通官民合作方面,扮演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角色。  3.为广大读者提供互通讯息,表达心声的便利。  4.启迪术智,推广教育,发扬文化。  5.在党派政治中,明辨是非,不亢不卑,严守中立。  6.促进文化交流,以达致国民相互谅解及和睦相处的目标。⑤  头两条办报方针,显示《星洲日报》政治立场的保守谨慎,“凑巧”响应了

6、马哈迪的媒体观。马哈迪多次强调,马来西亚是个多元族群社会,为了维护社会与政治的稳定,媒体应自觉地放弃部分权利,接受某种程度的规管;最好的报业模式是社会责任模式,媒体应配合政府的政策,成为政府的合作伙伴。第四、第六条方针透露了《星洲日报》的文化办报策略。此后,星洲日报不仅把新闻业务转向相对“安全”的文化领域和民生问题,副刊也大量增加了财经、生活休闲和文教内容。其竞争对手《南洋商报》早在1986年扩版的征稿启事中就有预见性地提出了“根据中立的编辑方针,供稿须淡化政治色彩,降低文章的政治笔调”的办报方针,使自己尽力成为无政治色彩的华文报;并在90年代中期增加了《南洋经济》、《经济纵横周刊

7、》、《南洋副刊》、《南洋论坛》等副刊。由此可见,进入90年代后的华文报,注重以关注当下、聚焦本土的副刊和财经内容吸引读者。历史的合理性在于,自马哈迪1981年主政马来西亚后,他就在这多元族群、多元文化的国家积极推动有助于弥合分歧的共同价值观,如80年代的“向东学习”、90年代的“宏愿2020”,以及他多次强调的“亚洲价值”。这些价值观致力营造同心协力的一体感,对马来西亚各族人民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民众关注共同生活的这片土地。随着马来西亚经济在90年代的起飞,国民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