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77480
大小:3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3
《1959年资料4 漫谈针灸补泻与兴奋抑制等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959年资料4漫谈针灸补泻与兴奋抑制等问题1959年资料4漫谈针灸补泻与兴奋抑制等问题.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漫谈针灸补泻
2、与兴奋抑制等问题西安王文惠 读针灸大成附辩之感想 针灸大成书后附辩中论曰:“……或问用针浑是泻而无补,古人用之所以导气,治之以有余之病,今人鲜用之,或知其有补不用歟?抑或元气赋之薄而不用歟?或斵伤之多而针无益歟?抑不善用而不用歟?经曰:阳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温之以味,针乃砭石所制,既无味又无气,破皮损肉,发窍于身,气皆从窍出矣,何得谓补。经曰:气血阴阳俱不足者,勿取以针,和以甘药是也。又曰:形气不足、病气不足,此阴阳皆不足也,不可刺之。刺之重竭其气,老者绝灭,壮者不复矣。”这是明朝伟大针灸学家—
3、—杨继洲名著“针灸大成”书后附辩中所论的针法补泻。他的学识渊博,有四五十年临床经验,且继承了他祖先的医学家传,总结了明朝以前关于针灸学术辉煌成就,写成了这本不朽名著。由他的附辩中看来,他对针之补泻,已发生了疑间,这或许是他在几十年的临床体会中,渐渐觉得针浑是泻而无补,针刺只可生一种作用,并无所谓相对的、或相反的两种作用。对这种作用,他无以名之,误认为只是泻。 我们认为这是著者内心的论述,也是每个细心钻研针灸的临床家所必有的疑惑。他对已经根深蒂固的补泻论,不敢公然作反对的主张,但又体会到,针而无补,不得
4、不把这一疑问,附之书后,亦可见其用心了。 各古籍中论补泻之不同 1.内经补泻:“帝曰:余闻刺法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岐伯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又曰:“凡用针者随而济之,迎而夺之,虚则实之,满则泻之,苑则除之,邪盛则虚之,徐而疾之则实,疾而徐之则虚。”又曰:“往者为逆,来者为顺,明知顺逆,正行无间,迎而夺之,恶得无虚,随而济之,恶得无实,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又曰:“凡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气至乃休,男内女外,坚守勿出,谨守勿内,是为得气,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
5、乃去之勿复针。针各有所宜,各不同形,各任其所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刺之道毕矣。”由此可见内经补泻,乃着重于顺逆疾徐,而候气至,针下沉紧内外不得,谓之得气。既得气,虽一出入针,已成其为补泻,不得气则不问刺数多寡,不得谓已完成补泻。由此点论之,与现代主张轻刺激为补,重刺激为泻之说,决不相同。 2.神应经补泻:神应经论补泻略谓:针左边应大指向前,食指向后,随咳出针为泻;反指随吸出针,以手按其穴为补。更分男女腹背,男腹中行为阴,背为阳;女腹中,行为阳,背为阴,补泻亦因之不同,其说与内经不同。 3.南丰李氏
6、补泻:其主张大略谓:午前补泻与午后不同,男子补泻与女子相反。谓男子气早在上,而晚在下;女子气早在下下,而晚在上,男女平腰而分。这与上两主张,更不一致。 4.杨氏补泻:其主张以呼进针,三进一退,疾出而急按其穴为补;随吸进针,三退一进,疾入徐出而不闭其穴为泻。并主张男女无别。 5.补泻雪心歌:歌曰:“撚之向外泻之方,撚之向内补之诀,泻左须当大指前,泻右大指向后拽,补左次指向前搓,补右大指向上拽,如何补泻有两般,盖是经从两边发,补泻又要识迎随,随则为补迎为泻,古人补泻左右分,今人乃为男女别,男女经脉一般生
7、……”这一主张亦不同意男女有别之说。 6.不同主张之我见:从以上各种主张看来,古时针刺之补泻,互相矛盾,互相反对,我们暂先不论其主张内容之孰是孰非,仅就其能立论著书一点言之,在各论者中,必各有相当临床经验和治疗效果,以作其立论根据,所以才著书传世,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用我们如下的主张、亦可确信如此)。但依补泻理论而言,泻实补虚,是不可反而施之的。然则按上述各不同的主张,甲之所谓补,必乙之所谓泻,甲予以泻,乙必予以补,以之用于临床,非甲出事故,必乙针之而使病势加重,如以不同的(相反的)手法,施之于
8、同一之病,而能各收其效,则必针无补泻明矣。所以我们在临床上,反复的、多次的加以细心的观察,深深的体会到“针无补”,亦非如杨继洲所误认的“只有泻”、乃是一种调整神经,振奋中枢,使自为料理疾病的刺激方法。故虽用在理论上难以解说的手法,均必收一定疗效,而杨继洲认为针只是泻一说,是难以立足的。因虚实补泻,是中医完整的理论,无补则泻何能独存,且实践告诉我们,针治虚症之痒麻不仁等症,效果很好,可见针浑是泻一说,与事实不符。 补泻之有无证之于临床 按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