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钟茂森新加坡a

2011钟茂森新加坡a

ID:15372272

大小:58.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08-02

2011钟茂森新加坡a_第1页
2011钟茂森新加坡a_第2页
2011钟茂森新加坡a_第3页
2011钟茂森新加坡a_第4页
2011钟茂森新加坡a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1钟茂森新加坡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1钟茂森新加坡A2011年新加坡弘法大会—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  锺茂森博士主讲  (第一集)  2010/12/31  新加坡博览中心第一大厅  檔名:57-041-0001  尊敬的诸位大善知识,大家下午好。末学今日感到非常的荣幸,再一次的在新年即将开始的这两天,给大家做一个学习汇报。新加坡凈宗学会给我今天、明天,四个小时的时间,让我来跟大家讲讲因果的道理和事实。我向师父上人请教,讲哪个题目好,师父就给了我今天的命题,「积善必有余庆,积不善必有余殃」。中华传统圣贤教育都离不开因果,我们知道儒释道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三个主流的学派,这三家

2、无一不重视因果教育。像儒家,尽管有些学者认为儒家好像不太讲因果,实际上这是对儒家经典认识不足。在儒家十三经里头,我们知道有《易经》,有《尚书》,《易经》是孔老夫子亲自作批注的。在《易经.文言》里头,这是孔老夫子批注《易经》的其中一部分,就讲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庆就是福报,积善的人家,必定有余福,这个余福可以庇荫子孙;要是造作不善,这样的家庭,子孙一定会得到灾殃。你看这是孔老夫子亲自写的,也是我们今天的命题。还有在《书经》上,这《尚书》有两句话,「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这也是很明显的因果,作善天就降下吉祥,作不善天就

3、降下祸殃,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我们这个世界人心不善,就必定会感来天灾人祸,这是儒家非常清楚的给我们揭示这样的道理。  另外道家这讲因果就讲得更加的详细,我们都熟知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这都是最好的因果教材。《太上感应篇》你看开宗明义就说,「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行」,太上就是老子,老子他当时也是重视因果教育。他说到祸福都没有门的,只是个人自己招来的,我们的身口意三业,如果是善就招福,如果身口意不善那就招祸。善恶的报应,就像影子跟着身体,绝对不会差错的。  佛家讲的因果,那就更为周详,不仅是讲现世的因果,还讲

4、到三世的因果。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偈子,「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我们想知道,自己过去生中是什么样的,干了些什么?当然现在用催眠的技术,可以帮助你能够了解,回忆到过去。可是实际上不需要用催眠,今生受者是,你现在受的,包括你的容貌、你的体质、你的财富、你的地位,你是不是幸福快乐等等,你所遭受的,就能够推知前世造作的是什么样的因。欲知来世的果,你也不需要去求神、问卜、算命、算卦,自己现在造的就是,这是很符合逻辑。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可能种瓜得豆,种豆得瓜,这是自然感应之理。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惜现在人提倡的不多,所以导致社会人心变

5、得愈来愈不善,愈来愈唯利是图。  尽管许多国家和宗教都在倡导伦理道德的教育,有没有效果?有效果。但是现在人犯的病实在太重,伦理道德教育这服良药好像对现在的重症,已经效果不大。伦理道德教育让人生耻心,他以作恶为耻,羞于作恶。就像明朝王阳明先生他就提倡人各有良知,就良心,都有天良,都会耻于作恶的,有耻心,连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都有耻心。有一次他遇到一伙强盗,这强盗就来故意质问王阳明先生,「先生,您提的每个人都有羞耻之心,我们强盗没有羞耻之心,我们无恶不作,你能不能证明我们也有羞耻之心?」王阳明说「可以,但是你一定要听我指示来做,我就可以给你证明。」强盗就答

6、应了,结果王阳明先生说,「你们现在把衣服脱掉。」脱了,「再把裤子也脱掉。」又脱了,剩下内裤,「把那个也脱掉。」强盗说「不能再脱!」王阳明说「你看这就是羞耻之心,这就是你们的良知,人皆有之。」但是大家要知道这是在明朝,如果在现在王阳明先生这招使不灵了,你叫他脱他就脱了,甚至你看很多现在的这些三级片,不叫他脱他自己脱,所以现在人都没有羞耻心。靠伦道德教育这一味药真的都不够用,必须要提倡因果教育,因果教育这味药,药味够浓,药效够大,可以对治现代人的重症。  所以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就讲出「若欲挽回世道人心,舍提倡因果报应,纵令其学识、道德、智慧、神通,与

7、圣贤、佛菩萨相齐,亦无如之何矣」。印祖讲得就很明白,那个时候是民国时代,比现在又早了七、八十年。那个时候印祖都这样说,要挽回世道人心,如果不提倡因果教育,纵然佛菩萨再来帮助这个世界消灾免难,也没办法。换句话说,要挽救劫运,必须要靠因果教育,因果教育能使人生敬畏心。知道天地鬼神,知道三世因果报应,他自己行为就会收敛,他不敢去造作恶业,这个比伦理道德教育确实更有效力。所以清朝乾隆年间周安士先生,这也是一位大德居士,印光大师称他为佛菩萨再来的,他曾经说过「人人知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所以我们希望天下和谐,和谐世界必须要推动因果教育。我

8、自己在师父上人的鼓励之下,也有这个愿,希望为推动全球的因果教育出一分绵力。所以今天我是不揣浅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