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67111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2
《cta评价颅内动脉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CTA评价颅内动脉瘤达旗人民医院CT室颅内动脉瘤较常见,约占正常人群中的1%~5%。多见于40-60岁的患者,分为:囊状、梭形和夹层动脉瘤三种类型,儿童期以前,发育缺陷是主要因素,中年期以后,动脉硬化和高血压是动脉瘤发生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动脉瘤位于Willis环或大脑中动脉的分叉部。动脉瘤破裂后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在脑血管意外中位居第三,致死率、致残率很高,因此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十分重要。DSA曾作为本病诊断的“金标准”,但是由于其为创伤性检查,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随着多层螺旋CT运用技术的提高,CTA在血管疾病
2、上的运用价值也在提高。CTA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青睐,我科对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的8例患者行CTA检查,方法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10月经头颅CT平扫诊断为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且无外伤病史及头颅CT平扫正常而临床疑似颅内动脉瘤的患者8例,其中女性5例,男性3例,年龄40-71岁,平均年龄47.2岁,头颅CT平扫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7例,正常1例。 1.1.1CTA检查方法 病人取仰卧位,头先进,扫描时从足至头方向进行扫描,
3、顺血流方向扫描。扫描范围从颅底至颅顶。采用GE16排螺旋CT机,扫描及重建参数:层厚1.25mm,重建间隔0.625mm,重建视野为全脑,螺距1,扫描速度0.5秒/圈,床速度12mm/圈,探测器16×0.75,电压:120kV,电流:220mA。用高压注射器从肘前静脉注射碘海醇80ml,其浓度为370I/ml,追加生理盐水40ml,用双筒注射器,注射速率4.5ml/s,扫描延迟时间:手动模式,当颈动脉中部出现对比剂时启动扫描。图像后处理在工作站进行,做VR、MPR.CPR.MIP.图像重建。其中4例患者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4、SA)检查。2例动脉瘤行钛夹夹闭术。 2 结果 8例患者经CTA检出动脉瘤10个,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3个),7例患者为单发动脉瘤。瘤体以圆形或卵圆形居多(7个),也可以显示为肾形(1个)、葫芦形(1个)和串蛛状(1个)。瘤体最大直径23mm,最小直径4mm。所有这些CTA的检查图像可清楚显示1~4级脑血管结构,对较粗大动脉分支显示良好达100%,对细小动脉显示可达80%~90%,但小于2mm的血管显示不很清楚,而DSA检查图像显示小动脉的显示率高于CTA,DSA能显示小于2mm的血管,但DSA对颅底血管的显示不
5、及CTA清楚。CTA除了VR还可以利用后处理的MPR、MIP、CPR功能,显出血管的钙化及栓塞的形态、大小、位置,也可以用VE了解血管腔内壁。文献报道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6%-95%,特异性为100%,其中2例动脉瘤钛夹夹闭术后CTA随访中,与术前CTA相比,颅内大血管均未见狭窄或闭塞。讨论CTA的优点是:(1)及时,不管是常规病人还是急诊病人,当CT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病人不用离开就可以接着做CTA。整个检查过程就几分钟的时间。为病人争取了抢救时间。(2)后期图像处理功能非常强大,可以从任何角度观察血管情况,能很
6、好的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及周围组织的情况,还有CTA对血管的钙化和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很敏感,这些都是外科手术需要的重要信息,而这些恰恰是DSA欠缺的。(3)无创检查,病人没疼痛,而且时间短,病人容易配合。(4)相对于DSA来说,费用低,病人经济负担减轻。(5)射线量相对DSA来说非常的低,减少了病人的辐射损伤。(6)无创检查,没有后遗症。结论:综上所述,16层CTA检出动脉瘤准确率高,快速、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