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

ID:15360451

大小:343.50 KB

页数:59页

时间:2018-08-02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_第1页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_第2页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_第3页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_第4页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淮南市科学技术局文件淮科[2016]88号关于印发《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县、区科技局,各有关单位:现将《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淮南市科学技术局2016年12月28日2目录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1二、“十三五”思路目标5三、主要任务7四、重点工程12五、保障措施35附:《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库》2淮南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时期是淮南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高新

2、技术产业,增强科技对产业、经济发展支撑力的关键机遇期。“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规划,对淮南市在新的五年里把握机遇、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发展成就“十二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淮南科技事业取得可喜成绩。全市坚持以“立足煤、延伸煤、不惟煤、超越煤”发展战略为引领,全面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十二五”末,全市应用技术研发资金(R&D)年投入16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03%,列全省第5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1.89

3、%)。全市取得科技成果237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9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4项。高新技术企业由21家增加到81家,总收入亿元以上的17家、10亿元以上的2家。2015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3305件和2413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1062件和483件,38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达到3.97件;累计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省专利金奖2项,在全省的排位从第8位上升到第6位。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初具规模。累计建设国家、省、市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42

4、个,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省级以上平台71个。重点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淮南市以煤电化为基础,依托三大园区,在现代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光电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非煤产业,培育了一批科技型企业。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推进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现代医药基地建设;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光电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煤基石化产业。截至2015年末,全市规上企业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98.4亿元。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领域共取得发明专利50多项;建设

5、农业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其中省级2家);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36家;建设农业科技专家大院18家(其中省级2家);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实施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沿淮地区麦稻持续丰产项目取得显著成效。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3项,进行技术试验、示范30余项。实施“农业科技110”38工程,共引进适合淮南地区的动植物新品种64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1项。国家级淮南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获准建设,国家级毛集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省级潘集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创新人才集聚效果显著。“十二五”以来,大力实施创新

6、团队建设工程,围绕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组建“1133”团队31个、“50•科技之星”团队20个,建立“院士工作站”7个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创新型城市建设初显成效。淮南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核心,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目标,推动资源型城市向生态型、创新型城市转变。2014年6月,淮南市被批准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城市。“十二五”期间,淮南市2次蝉联国家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在全省首次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淮南市创新潜力、创新实力、综合能力分别居全省第5、7、7位。(二)存在问题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目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

7、数仅81家,居全省第10位,且高新技术企业实力不强、效益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较低。2014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11.05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952亿元)比重仅为1.16%,企业专利申请量占比仅为36.9%。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够紧密。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效、紧密合作机制未完全建立,市域内大学和科研院所创新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不够健全,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科技人才积极性没有有效激发。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资源38仍然集中在煤炭产业及相关领域,7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中,矿业领域占5个;52个省级中心大多集中

8、在矿用机械电子、煤化工等领域,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软件开发、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中相对较少,高水平新型研发及技术转移机构匮乏。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市现有“两高人才”约5.7万人,其中教育、卫生、财会方面人才占45%,人才总量不足“高、精、专”人才短缺,高层次、重点领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