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338568
大小:42.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2
《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程设计的几个基本问题摘要 本文探讨了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的关系,认为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探讨了课程目标的设计问题,提出确定课程目标的要求和课程目标的叙写形式;探讨了课程内容的选择问题,明确课程内容的选择范围和标准要求。一、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在课程研究领域,虽说大家都在用"课程设计"(curriculumdesign)一词,但对其的理解还存在一些模糊看法,有人甚至将"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curriculumdevelopment)、"课程实施"(curriculumimpleme
2、ntation)相提并论。要理解课程设计的涵义,首先应先理解"设计"一词。"设计"是指建立在分析与综合基础上的深思熟虑的精心规划和预先制定,设计的特点是:其一,以目标为指向,确定目标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清楚地说明目标有助于保证目标的价值和参与者的正确理解;其二,提高成功的可能,设计使一些可能的问题得到预先分析和解决;其三,节省时间和精力,一些价值不大的计划、方案在实施前就被淘汰,设计要选择的是达成目标的最佳方案或途径;其四,减少压力,精心的设计会使实施者更得心应手,充满信心。[1]设计通常以问
3、题的沟通为起点,以解决问题的实施计划或方案为终点。因此,"课程设计"是一项独立于"课程实施"的工作。"课程实施"是"课程设计"的后续阶段。"开发"意味着发展、形成,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课程开发"探讨的是形成、实施、评价和改变课程的方式和方法,课程开发是一种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过程,显然,其中包括了课程设计以及设计的背景。如果要表述得再明确一些,那么,可以这样说:当人们的意图是要识别一种存在实体(即课程计划等)的各种成分时,便是"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主要谈及的是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
4、择和组织,当人们把注意力放在形成课程计划等的人和运作程序上时,便是"课程开发"。综上所述,课程开发是决定、改进课程的整个活动、过程,它包括确定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阶段。课程设计指课程的实质性结构、课程基本要素的性质,以及这些要素的组织形式或安排。这些基本要素一般包括目标、内容、学习活动及评价程序。课程实施即把新的课程计划、方案等付诸实践的过程。三者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简图表示。课程开发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选择与组织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关系图10课程设计的
5、人员方面,较为多样,可能包括教育行政人员、政府聘请的专家学者、出版社的编辑人员、课程研究人员、教师等。课程设计的假设、目的、规则、程序及参与人员等因素,可能因教育机构性质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情况和要求。所以,课程设计并非一成不变。关于课程设计的方法技术,系依照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对各种课程要素进行选择、组织与安排。目标、内容、活动及评价是4个基本的要素,它们之间相互关联。也有学者提出,课程要素中还应包括学习材料、时间、空间、分组情况、教学策略等,在课程设计时可采取不同方式区别对待这9项要素,并借助
6、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来构成不同的课程设计。[2]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课程设计都应包括上述全部要素,在实际操作中,各个要素的侧重点会因具体情况的不同而不一。二、课程设计:目标的确定课程设计中,目标的确定十分重要,不仅有助于明确课程与教育目的的衔接关系,从而明确课程设计工作的方向,而且有助于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并可作为课程实施的依据和课程评价的准则。不过,课程目标能否真正成为课程设计后续工作的依据和方面,能否在整个课程活动中起到核心指导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课程目标本身的适切性、科学性。(一)确定课程
7、目标的要求社会各种复杂的需求与课程价值取向的日趋多元化,使得课程目标的确定越来越复杂,但一般认为制定课程目标时,主要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范围课程目标的范围不能过于狭窄,不足以包括有价值的学习经验,而是应该涵盖所有的学习结果,如既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也不应忽视态度、价值的培养,既要强调专业技能的掌握,也需关注非专业的一般能力。为了保证课程目标范围的适当性,许多学者已提出了不少有借鉴价值的范围框架。如加涅(R.M.Gagne)以能力与能倾作为目标分类的统一基点,依据习得各种能力所需学习条件的异同
8、划分了5类目标,这就是:运动技能、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比兹利(J.Beazley)则根据学校的应有的职能将课程目标框定为6个方面:个人义务感、良好的伦理观念和积极的社会态度;社会责任感;自我价值;分析和思维能力;研究能力;创造能力。2.有效性设计的课程目标应反映目标所代表的价值。从理论上说,课程目标越是能适当地反映社会发展、学科进步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需要,就越能获得广泛接受,也就越能具有对课程活动的指导作用与渗透活力。103.可行性课程目标应能在学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