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

ID:1532005

大小:1.07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7-11-12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_第1页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_第2页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_第3页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_第4页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数学论文]利用几何画板探索轨迹的教学——研究性学习一得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经验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仿照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围绕一个主题或问题,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形式,学生自主进行的探索性、实践性、开放性课程。研究性学习是以问题的解决为主要形式的学习活动,问题是它的重要载体,整个学习活动以问题的自然形成序列。研究性学习更强调实践,注重体验,关注结果。其特点是内容强调开放性、学习强调主体性、注重学生之间合作学习、讲求体验式、活动化。下面通过对一个数学问题的探索,谈谈我的一点

2、体会。教师:求曲线的方程、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是解析几何的两大主要问题。今天与同学们讨论一个问题:怎样探索点的轨迹。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从问题开始。我们先看一个具体的例子:如图1,过椭圆()的左焦点F1作弦AB。现在来研究焦点弦AB有关的问题。轨迹1过原点O作弦AB的垂线,垂足为M,求点M的轨迹方程。图1图2几何画板演示:拖动主动点A在椭圆上转动或制作点A在椭圆上运动的动画按钮,跟踪点M,得到点M的轨迹是一个小圆。如图2“怎样求出这个小圆的方程?”学生:按一般思路,假设弦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为k,则AB的垂线的斜率为,列出这两条直线的方程,联立这两个方程解出交点(

3、即垂足)M的坐标,最后消去参数k就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哇!好复杂。学生们埋头进行着复杂的运算。其中一个学生望着投影大屏幕,既不动手,也不说话。教师:“你为什么不动手做?”学生:“我在想……这个轨迹是一个圆,而且是以OF1为直径的圆,是不是有什么简单的方法做出来。噢,我知道了。一般的解题思路很容易想出来,但运算也很复杂。我有一个很好也很简单的方法:因为OM⊥AB,所以

4、OM

5、2+

6、F1M

7、2=

8、OF1

9、2,若设点M的坐标为(x,y),点F1的坐标为(c,0),则用心爱心专心x2+y2+(x-c)2+y2=c2,即。这就是所求的轨迹方程。”“啊!这么简单?”同学们都惊讶

10、起来。马上又有一个学生说:“大家都被椭圆这个外表给迷惑住了。其实这个问题只与原点和点F1的坐标有关,而与椭圆的弦无任何联系。就是‘给定两点O与F1,过这两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求交点的轨迹方程。’这当然很容易解得。”教师:“很好。刚才同学们讨论得很不错。在探求点的轨迹时,一定要注意设法找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寻找动点与不动点之间的几何关系。平面几何的有关结论对求点的轨迹很有用处。下面我们将问题改变一下:轨迹2如图3,求弦AB中点P的轨迹方程。”“猜猜看,点P的轨迹是什么?”不少学生已经利用几何画板演示了出来:几何画板演示:拖动主动点A,得到点P的轨迹是一个小椭圆

11、,并且这个小椭圆的长轴是线段OF1即半焦距。如图4。“真是椭圆。”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怎样求这个小椭圆的方程?”教师在下面观察学生的解法,却发现不少学生图3对这类问题无从下手。教师:“根据求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求哪一点的轨迹方程,就应该假设该点的坐标为(x,y),因此先设P点坐标为(x,y)。要建立点P的坐标(x,y)满足的方程,观察图形,这里有四个点A(x1,y1)、B(x2,y2)、P、F1,其中点F1是定点,A、B、P都是动点,但点A是主动点,引起点P运动的原因是由于点A在椭圆上运动。因此要找到点P与A、B、F这三个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2、”“点P与A、B两点的坐标的关系怎样?”学生:“根据中点坐标公式得到,。”“如何将A、B、P、F1这四点的坐标联系起来?”“利用直线的斜率。”“直线AB的斜率怎样表示?”“有,还有。”“如何得到?”“……”“A、B两点在哪?满足什么方程?”图4“在椭圆上。满足,。”“知道怎样求了吗?”学生很快得到下列解法(经过整理):设A(x1,y1),B(x2,y2),P(x,y),,则,,用心爱心专心因为点A、B都在椭圆上,则,,两式相减得,于是有,化简得,此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教师:“以上解法是很典型的。这里设点A、B的坐标,但并不需要求出,只是利用A、B的坐标进行过渡。这是

13、解析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求轨迹方法——设而不求。寻找动点之间的关系是求轨迹问题的关键。还有其它解法没有?”一学生:“因为直线AB经过点F1,可以设直线AB的方程为y=k(x+c),与椭圆方程联立解方程组得出A、B两点的坐标……”另一学生:“不必解出A、B的坐标,将直线AB的方程为y=k(x+c)代入椭圆方程得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就是点A、B的横坐标x1,x2,正好可以利用韦达定理得到,,将点A、B的横坐标都表示为直线AB的斜率k的函数,消去参数k就行了。”教师:“很好。请同学们将解法写出来。”以下是学生的另一种解法(经整理):解法二:假设直线AB的斜率为k,则直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