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91995
大小:30.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2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6例出现喂养不耐受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行常规处理;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小剂量红霉素5~10mg/(kg•d),分2次口服,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治疗后比较两组的喂养患儿耐受情况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两组在残奶量、呕吐、胃潴留及腹胀消失、用药7d体质量增加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喂养不耐受;红霉素 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原因有多种,以早产儿多见。主要是由于胃肠动力发育落后于胃肠道消化及吸收功能,加之
2、疾病的影响,导致胃肠道功能的紊乱,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新生儿死亡率。我院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采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喂养不耐受患儿46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男13例,女11例,胎龄28+5~38+2周,出生体质量1400~3900g,平均(19356±270)g;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胎龄29+1~37+3周,出生体质量1450~3650g,平均(1875±350)g。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 1.2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诊断
3、标准排除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若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可考虑喂养不耐受[1]:①频繁呕吐,超过3次/d;②奶量不增加或减少,持续3d以上;③胃残余量超过上次喂量的1/3或24h胃残余量超过喂养总量的1/4;④腹胀;⑤胃内第2周末喂入量<8ml/(kg•次);⑥胃内咖啡样物,大便隐血阳性。 1.3治疗方法患儿入院后均予保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儿在血气分析后给予氧疗。喂养方法[2]:两组患儿均于生后48h内开奶。胎龄>34周母乳喂养,胎龄为32~34周母乳喂养或经鼻胃管喂养,胎龄<32周采用经鼻胃管喂养。人工喂养采用同一种低出生体质量儿配方奶粉,开始1~2m
4、l/次,每隔2h喂养1次,每次增加1~2ml/d。静脉营养:生后第1天起输注5%葡萄糖,第2天输注复方氨基酸0.5g/kg,每次增加0.5g/(kg•d)至最大量3g/(kg•d)。出现喂养不耐受予常规处理,排除坏死性肠炎,奶量应减少2~4ml或停止喂养1~2次,腹胀者予以灌肠通便或者持续胃肠减压。适当补充电解质,及时纠正酸中毒。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5~10mg/(kg•d)分2次口服,用药至能耐受肠道营养1周。所有鼻饲患儿均在自行吸吮,吞咽反射正常后拔除胃管。 1.4监测指标6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用药7d体
5、质量增长量,恢复至出生体重所需日龄。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观察用药前后检测肝功能。 1.5统计学方法数据以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红霉素治疗后疗效观察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腹胀消失时间、呕吐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所需日龄均明显减少;而用药7d体质量增长量较对照组明显高见表1。 2.2治疗组患儿在给予红霉素干预后,每天奶量增加(3.2±1.2)ml/kg,而对照组每天奶量增加(1.8±0.9)ml/kg;胃潴留量减少,每次的残余奶量(2.3±1.
6、0)ml,而对照组每次的残余奶量(4.3±2.3)ml,经统计学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药物不良反应所有患儿谷丙转氨酶与治疗前比较均在正常范围。 3讨论 新生儿在出生后通过胃肠喂养直接营养作用或胃肠激素的间接作用,由宫内营养转为宫外营养,维持胃肠正常结构与功能的完整[3]。因此在静脉营养同时加用胃肠道内微量喂养,有利于促进胃动力的成熟并改善对喂养的不耐6受性。新生儿的胃肠分泌和胃动力的发育随日龄增大而不断完善,故新生儿胃肠道喂养时较易出现腹胀、胃潴留、呕吐等喂养不耐受体征。据文献报道,促胃肠动力药物有助于改善喂养不耐受状况。 喂养易发生喂养不耐
7、受,常需要较长时间胃肠外静脉营养,虽能改善其营养状况,但不利于胃肠动力的完善,且存在较多的并发症。目前适用的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较少,以往曾使用过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西沙必利、胰岛素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4],由于易引起锥体外系的不良反应,西沙比利易诱发致死性心律失常等,而使应用受到限制[5]。近年来发现红霉素具有胃肠动力作用,可提高喂养耐受性[1]。红霉素是一种胃动素拟似剂,通过与胃黏膜上的胃动素受体结合,对全胃肠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