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

ID:15286450

大小:15.44 M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8-02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_第1页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_第2页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_第3页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_第4页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分析及其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 分析及其应用分析方法介绍岩石孔隙铸体压铸①压铸工艺及流程②选样要求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①偏光显微镜下鉴定②图象分析系统测定③有关孔隙结构主要参数的具体应用介绍内容方法简述:岩石孔隙铸体薄片是研究岩石中真实孔隙大小分布的一种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孔隙的含量、类型及分布。分析方法介绍铸体镜下图象图象分析系统基本原理:将染色树脂或液态胶(国际上通用为蓝色,我国使用颜色多有蓝色、红色,也有绿色及黄色)在真空下灌注到岩石的孔隙空间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使树脂或液态胶固结,然后磨制成岩石薄片,进而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孔隙

2、、喉道及其相互连通、配合的二维空间结构等。分析方法介绍红色铸体蓝色铸体压铸工艺及流程目前我们采用的压铸方法是有机玻璃单体铸体压铸。其原理是将配置好的染色甲基丙稀酸甲脂单体溶液在一定的压差下注入岩石孔隙中,并在一定的压力和温度下聚合固化成染色有机玻璃。配置药品溶液加热聚合固化接收样品切制样品真空灌注加压灌注恒温聚合样品剥离交制片岩石孔隙铸体压铸岩石孔隙铸体压铸真空灌注:抽真空前,将装好样品的玻璃试管放入烘箱中,在(100±2)℃温度下加热1小时后,放入真空系统中抽真空,当系统内真空度达到0.09MPa后,再抽真空1~2小时,然后

3、灌注有机玻璃单体溶液,并使溶液面高出样品3cm~4cm,再继续抽真空0.5~1小时。1单体溶液瓶2开关3真空干燥器4装样玻璃试管5干燥塔6缓冲瓶7真空泵8真空表岩石孔隙铸体压铸加压灌注:室温下加压6~7MPa,进行试漏,稳定15分钟后,压力波动不超过0.5MPa即可开始工作。加热加压聚合:在6MPa压力下,启动烘箱升温到(100±2)℃保持2小时,然后降温到(80±2)℃,保持5小时,再升温至(100±2)℃恒温12小时。在加热加压聚合过程中压力不得高于8MPa,然后,关闭电源,让其自然冷却。1氮气瓶2压力表3六通阀座4电子温

4、度控制仪5可调温度计6烘箱7压铸缸8高压管9装样玻璃试管10样品11高压阀表样品的选取样品大小和前期处理:样品需经抽涤洗油,不得含油;样品尺寸Φ25mm×5mm(柱塞样)或25mm×25mm×5mm(非柱塞样),送交的样品不少于两块。钻取样品的岩心图象样品的选取样品的选取:选样目的不同,样品选取的位置和密度不同如果要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必须结合压汞法,则铸体样品最好与压汞样品选在同一部位(即选取同一柱塞样);如果作油层保护方面的研究,必须结合扫描电镜及X-衍射,则所选样品最好能与之对应;如果要进行开发储层评价,要求尽可能详尽

5、地描述孔隙的规模,反映影响注入流体驱替原油效率的诸多因素如孔隙、喉道、粘土杂基、组成颗粒的排列方向等,则选样要密,同时对应选取岩石薄片、粒度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敏感性实验等样品……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偏光显微镜下鉴定:铸体薄片比常规薄片的最大优点是孔隙空间被染色的树脂或液态胶所灌注,能够方便直接地观察孔隙空间,避免人工诱导孔隙和裂缝;目前发现的缺点是经过洗油和灌注,粒间一些细小松散的粘土杂基可能会失去,影响对部分孔隙喉道的认识和测试,此时应结合岩石薄片分析结果,综合分析填隙物和孔隙。彩402井2472.60m岩石薄片中的

6、高岭石杂基(3%)彩402井2472.60m铸体薄片中的高岭石杂基(2%)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偏光显微镜下鉴定:通过在偏光显微镜下对碎屑岩铸体薄片的观察统计,能够获得以下有用的资料:a)岩石结构构造、主要粒径范围、颗粒分选磨圆、岩石胶结类型等岩石基础信息b)粒间填隙物类型及含量c)孔隙类型、相对含量、孔隙发育程度d)岩石定名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碎屑岩储集空间分类:碎屑岩孔隙按成因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分类依据:SY/T6173-1995《油气储集层岩石孔隙类型划分》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原生孔隙: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形成的孔隙

7、。按其产状特征,分为四类。原生孔隙的发育程度与岩石组分、结构和压实程度有关,随着埋藏加深,压实作用增强,原生孔隙明显下降。为不含烃的无效孔隙,对渗透率贡献极小由于孔隙半径较小,渗透率也很低主要的有效储集空间主要的有效储集空间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原生粒间孔:准噶尔盆地碎屑岩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之一,纵(各层系)横(各区带)向分布广泛。陆梁油田,陆9井,K1tg,1796.01m,细砂岩,原生粒间孔发育。φ:33.2%;K:1580.0×10-3μm2北三台油田,北34井,J2t,2450.86m,中粗砂岩,原生粒间孔发育。φ:24

8、.3%;K:68.6×10-3μm2岩石孔隙铸体薄片鉴定残余(剩余)粒间孔:同原生粒间孔成因,区别为前者粒间无填充物,后者为受到胶结但未完全堵塞。彩南油田,彩401井,J1s2,2508.09m,中粗砂岩,石英普遍加大,剩余粒间孔发育。φ:19.32%;k:432.27×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