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82105
大小:331.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2
《黑龙江省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手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手册黑龙江省水利厅黑龙江水稻灌溉试验中心2010年9月-12-寒地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我省是全国最大的粳稻生产基地,近年来平均粳稻产量占全国粳稻总产量的29%,约占全国粳稻商品量的45%。因此,黑龙江省的粮食波动,特别是水稻产量的波动对全国粮食安全影响很大。2009年4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将黑龙江省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列为重要内容,对黑龙江省稻米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黑龙江省根据国家对粮食发展及优质粳稻生产的总体要求,完成了黑龙江省水稻灌溉发展规划、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规划
2、和黑龙江省新增1000万亩粳稻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计划到2015年全省水稻面积达到5000万亩,每年将为国家提供优质商品粳稻2000万吨,这对我省水资源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9年,黑龙江省实有水稻灌溉面积3929万亩,年用水量高达223亿m3,水稻灌溉用水占农业用水总量的96%,占社会总用水量的70%,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8%,因此,黑龙江省农业节水的重点是水田。如按现有灌溉用水管理水平,当灌溉面积达到5000万亩时,届时全省仅水稻灌溉用水就将达300亿m3以上,占全省水资源总量近40%。虽然新增水田有部分利用其它水资源
3、,但我省的水资源仍将十分紧张,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面临形势将十分严峻。初步估算,全省需再节水50-60亿m3才能保证在水资源用水总量不增加或少增加的前提下保证灌溉面积发展目标。目前,我省实现田间灌溉净定额高达400~500m3/亩,自流灌区毛灌溉定额高达每亩800-850立方米,地表水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45-0.5,井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仅0.8左右,因此节水空间巨大。大力开展水田节水是我省水田乃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发展以水稻节水控制为主的新水新技术对全省水资源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概念水稻
4、控制灌溉又称水稻调亏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期,田面基本不再长时间建立灌溉水层,也不再以灌溉水层做为灌溉与否的控制指标,而是以不同生育期不同的根层土壤水分作为下限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灌水次数和灌水定额的一种灌溉新技术。控制灌溉技术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认为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适度进行水份胁迫,会使水稻产生一定的耐旱性,而且不会导致减产。其基本原理是:基于作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受到遗传特性和生长激素的影响,认为如果在其生长发育某些阶段主动施加一定程度的水分胁迫,可以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同时能
5、够引起同化物在不同器官间的重新分配,降低营养器官的生长冗余,提高作物的经济系数,并可通过对其内部生化作用的影响,改善作物的品质,起到节水、优质、高效的作用。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一项投入少、效益高、操作简单的一种灌溉技术,与常规灌溉技术相比,控制灌溉技术在操作上有几点不同:一是灌溉依据不同。常规灌溉依据水层多少判断是否需要灌溉,控制灌溉依据土壤含水量大小是否达到控制标准判断是否需要灌溉。二是灌水方法不同。常规灌溉采取“深、浅”或“浅、湿”循环交替,而控制灌溉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为30mm,“湿”为0mm,“干”-12-
6、为土壤含水量控制下限值。三是灌水程度不同。常规灌溉属于充分灌溉,适时保证充足供水,不允许水稻受旱;控制灌溉则实行人为调亏,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的生理特性,在分糵等需水非敏感期实施人为胁迫,造成适度干旱,而在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等需水敏感期又保证供水,使水稻后期呈现生长的补偿效应。是一种充分供水与非充分供水相结合的灌溉方式。四是田间水层不同。常规灌溉长时间保留水层,仅在水稻分蘖末期晒田时和黄熟期不保留水层;而控制灌溉长时间不保留水层。二、寒地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的优势为探索适合寒地特点的控制灌溉技术模式,2004-2009年,在全省22个试验站
7、开展了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摸索出了适合寒地特点的分区技术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控制灌溉的技术优势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增产效果明显控制灌溉技术对水稻的根系生长、株型及群体结构形成,具有良好的促控作用,实现了水稻高产基础上的再增产。据研究成果统计,控制灌溉水稻的理论测产比常灌溉提高4.6%;样方测产比常规灌溉提高3.1%;实收产量比常规灌溉提高5%-10%。控制灌溉增产的主要原因是控制灌溉水稻根系发育良好,分蘖能力强,群体结构好,茎杆粗壮,抗倒伏,叶面积指数增减过程合理,成熟期能保持较多的功能叶片,穗大、实粒多、千粒重高。(
8、二)稻米米质明显改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不仅能提高产量,而且通过土壤水分的适度亏缺和胁迫调控,使作物籽粒品质也相应改善,物理指标与化学指标均发生变化。研究表明,控制灌溉模式的稻米品质均略好于常规常规浅灌。控制灌溉糙米率、精米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