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黑龙江2012年自考秘书学(独本)“成语概论”考试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成语概论》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的选修课,是为丰富自学者的文字基础知识,提高运用和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能力而设置的一门新闻学专业辅助性课程。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中熠熠闪光的明珠,对成语的掌握和使用是提高自学者的写作水平,增强写作文采的重要因素。本课程主要从成语的基本知识、成语与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有关成语方面的比较系统的教育和辅导。在今天,无论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中,成语都被广泛利用,学习成语知识,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对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都是十分必要的。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上编成语概要第一章成语的概念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关于成语的定义、界定和特点,成语与其它固定词组的比较,对成语现象有大致的了解。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成语的界定和特点成语的定义。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的特点。第一、源远流长;第二、成语结构定型;第三、成语音节整齐;第四、成语意义精辟。第二节成语与其它固定词组的比较一、成语与谚语共同点:成语与谚语都是熟语,都是简洁精炼的定型词语,都有精辟的含义。
3、区别:第一、成语书面语色彩浓,言语的口语色彩浓。第二、成语比谚语的结构更为定型化。第三、成语结构整齐,以四字句为主,谚语结构较长,多为短句。二、成语与俗语俗语大致等同于谚语三、成语与惯用语12惯用语与俗语接近,也是通俗习用的固定词组,也具有较强的口语色彩。四、成语与歇后语歇后语语言更为口语化,通俗易懂,幽默风趣。五、成语与格言、警句格言警句都有习用性,都有言简意赅的特点。三、考核知识点(一)、成语的界定和特点(二)、成语与其他固定词组的比较四、考核要求(一)、成语的界定和特点1、识记:成语定义。2、领会:
4、成语的特点。源远流长,结构定型,音节整齐,意义精辟。(二)、成语与其他固定词组的比较1、识记:谚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2、应用:成语与谚语、俗语、惯用语、歇后语、格言、警句的异同第二章成语的形成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成语的来源,成语的定型过程。从而能够准确的理解成语的意义,更正确地运用成语。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成语的来源一、来源于寓言故事二、来源于神话传说三、来源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四、来源于古代作品名句五、来源于谚语俗语和通俗作品六、来源于佛经第二节、成语的定型一、径直援用
5、有些成语是从古籍原文中原封不动的摘引出来的,其结构形式没有任何变化。二、加工改造1、截取并合就是从原文中截取两个双音节词组,然后合并成一个固定词组。2、删繁就简有些来自古书名句的成语,原文句子较长,字数较多,形成成语就需要删繁就简,使之形式简洁,精炼。3、添枝加叶作为成语来源的词语,如果只有两个字或三个字,可增加一二个字,凑足四个音节而成为成语。124、更易字面有些来自古书名句的成语,其原始语音材料本身就是四字短语,形成成语后,字数没有增减,只是改动了个别字词。5、变动词序有些成语,与其原始语音材料比,字
6、数没有增减,字词没有更换,只是变动了词序。三、撮要概括来源于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成语,其定性方式多为撮要概括,即以一个精炼的四字词组概括某一故事或事件的思想内容或主旨。三、考核知识点(一)、成语的来源(二)、成语的定型四、考核要求(一)、成语的来源1、识记:成语的来源。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古代作品名句,谚语俗语和通俗作品,佛经。2、领会:了解成语来源的意义(二)、成语的定型1、识记:径直援用。加工改造。撮要概括。2、领会:成语定型加工改造的方式3、应用:举例分析成语定型的若干
7、形式,如径直援用,加工改造,撮要概括第三章成语的结构一、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成语的结构与意义的关系,只有真正弄懂成语的结构,才能透彻的了解成语的意义,从而正确的使用成语。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成语的语法结构一、联合式并列关系、对举关系、承接关系、目的关系、因果关系二、非联合式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谓补式、兼语式第二节成语的常见格式一、相加式1、两个双音节同类词连用2、四个单音节同类词连用二、重迭式1、部分重迭2、全重迭三、交错式1、同字交错。同一个字在一条成语中交错出现。122、同义交错。同义词
8、在一条成语中交错组合。分单对同义交错和双对同义交错。3、反义交错。是反义词在一条成语中交错组合的一种格式,包括单对反义交错和双对反义交错。4、同义反义交错。一条成语由一对同义词和一对反义词交错组合而成。第三节成语中的修辞方式一、比喻是指抓住不同事物之间具有的相似点,用彼事物去描述所要表现的此事物,即打比方。1、明喻。就是明显的本喻。2、暗喻。是把本体等同于喻题。3、借喻。以喻体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喻体当作本体来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