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当前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探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前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摘要】发展县域经济,对推动城乡统筹、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关键性作用。目前许多因素都制约着县域经济的发展,认真分析县域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探索制定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科学有效的应对举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财政理财机制财源效益 我国县域面积约896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3%;县域人口9.3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73.3%。认真研究探索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从财政工
2、作方面探讨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途径。 1财政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因素1:财政增收能力不足,收入持续增长困难。 ①收入来源单一。当前,房地产及相关产业已成为支撑县级财政的主导产业和支柱财源。由于收入结构单一,极易产生“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②后续财源不足。县级财政普遍缺乏后续税源,加之受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形势趋于严峻,企业经营成本上升,效益下降,为财政提供的税收明显不足。③收入结构不合理。非税收入比重过大,且大部分收入来源于土地出让收入和国有资产收益,这些收入都是一次性不
3、可再生的。 因素2:乡镇财政遗留赤字,严重困扰县级财政。 由于历史原因,乡镇财政遗留大量财政赤字,使县级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特别是近几年实行“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体制,县级财政把财力向乡镇下移,把支出缺口全部留在县级,进一步增加了县级财政的支出压力,加剧了县级财政困难。 因素3:财政运行机制不科学,县级调控能力薄弱。 分税制改革后,地方可用财力减少,不利于调动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虽然以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地方发展,但这种运行机制环节过多、透明度不高,增加了转移支付的成本。同时,县级政府责任与权
4、力不对等,事权与财权不统一。一些地区县级财政由省直管,行政事务却只有极少数的县纳入省直管,不相协调。而且垂直管理部门过多,形成条块分割,地方政府调控手段脆弱。 2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的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2.1加大改革力度,为县域经济营造发展空间 首先要改革财政管理体制。①由省财政对市、县收支范围重新划分、规范和调整,进一步加大省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②合理调整县乡收入划分体制,界定乡级支出责任和范
5、围,形成各级政府责权合理配置、有效实现财力分配纵向和横向平衡的分级财政体制框架,保护县乡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 其次要改革财政理财机制。①3深化预算管理改革,树立公共财政理念,突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功能,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和投向,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项目预算管理方式,建立项目库,推进项目滚动管理,提高预算到位率。②推进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内部控制管理和外部监督为基础的国库资金收付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国库资金安全,保证预算执行的科学化、规范化。③深化政府采购改革。进一步加
6、强政府采购规范化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提高政府采购效率。④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进一步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深化“票款分离”工作,加强对行政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监督检查,规范执收执罚单位执法行为。 2.2发挥职能作用,为县域经济积蓄发展后劲 首先要大力培植财源。①要打造骨干财源。通过筹资、引资或合资等多种形式,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推动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促进其加速长线效益型产品项目的建设,限制劣势低效产品的生产,使企业重新焕发生机。②要培植新型财源。完善落实好扶持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
7、优惠政策,引导具有经济实力和经营能力的中小企业快速膨胀规模,壮大实力,在短期内发展成大中型企业集团。③要打造特色财源。结合本地资源状况、交通区位、产业结构、科技水平等综合因素,打造自己的特色,扩张自己的优势,建立自己经济发展的“坐标系”,大力培植“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市场“亮点”,开辟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努力步入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其次要优化经济环境。在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充分利用民间资金的同时,着力优化软环境。大力实施以优惠政策、优质服务、优良环境为主要内容的“三优”工程,多
8、渠道宣传落实推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一票清收费”等管理服务体系,做到以最优的项目、最好的政策、最大的效益吸引客商,力求在招商引资上实现新的突破,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要优化支出结构。按照“量入为出、效益优先”的理财思路,严格支出管理,保障重点支出需要。要降低行政经费支出比例。努力压缩行政经费,降低行政成本。要重点扶持骨干企业,通过骨干项目的辐射带动,形成一个有骨干财源为依托的财源体系,从而拉动县域经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