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65505
大小:11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城市立交-万通式立交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陈树广,吉林省白山市人,香港青少儿视觉艺术研究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白山市分会理事、江源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1986年10月油画《觅》、国画《鄰甲飞扬》在第二届《白山绿水》美术展览中获三等奖。1996年12月获得中央电视台创新设计大赛优秀设计奖。陈树广是谁?他是在艺术道路上传道、授业的师者;他是对道桥建设痴迷了11年的探索者;他是打破了常规和传统的设计习惯,以创造性思维巧妙构思出机动车、非机动车、人行道没有相交点,可高速行驶的万通式立交桥方案的设计师。这一方案的提出,为彻底解决日益拥堵的城市
2、交通带来了希望。万通立交桥设计没有斑马线的城市现代化的建设需要现代化的交通,立交桥进入我们的生活,直接服务于道路交通系统,让我们感受到了它的效率与便捷。然而,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变得越来越拥堵,立交桥也变得不堪重负,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何才能让立交桥发挥它最大的作用?这些困扰城市多年的难题,也许即将被一个在交通空间探索了十几年的设计师陈树广迎刃而解了。他以世界公认的物理守恒定律为原则,打破传统立交桥的设计模式,设计出了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没有冲突点、没有交织点,可以解决交通领域里
3、诸多难题的万通立交桥。他设计的立交桥摒弃了城市设计中道桥偏重交通单一功能的旧模式,集合了交通、景观、购物等功能,极具时代气息和文化特色。万通立交桥的出现将为人们解决拥堵这一难题带来了一丝曙光,同时也为减少频发的交通事故提供了可参考依据。陈树广笑称自己是老小孩,有一个孩童般的心境。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他们的一些新潮思想和观念也常常会影响他,带给他一些设计灵感。所谓教学相长的道理也就在于此。当被问及是否会放弃教学而把主攻方向放在交通研究上时,陈树广没有给出肯定的答案。他说:“如果给我一次彻底治理交通拥
4、堵的机会,我相信我有能力和众多设计师们一起在短时间内,让我们的首都变成不需要红绿灯、不用斑马线的万通城市。”他认为造成现在交通拥堵的原因:一方面就是在道桥建设中太过关注路面的宽度,忽略了路网密度低、节点多的特点。许多立交桥解决不了车的转向问题,好远才有一个转向口,为了50米的转向,车需要跑出几公里才能达到转向目的。可想而知,一天每辆车需要经过多少个这样没有直接转向的路口,每个路口要等待多少个几分钟,多跑几公里,这样不仅给行驶者在时间和金钱上带来了损失,同时也加剧了交通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随着我
5、国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居住区。开发商在修建这些居住区的时候却忽视了对交通路面的规划,盖起一片小区后就多出一套交通信号灯及斑马线,车到那里无论有没有车辆的交会,都要等到变为绿灯后才能通行。这样致使许多地方一遇红灯就变成了一条马路停车场,即使再宽的马路汽车也行驶不起来,每隔几十米就是一处红灯,每辆车都是举步维艰,宽路也就变得不再宽松。立交桥是解决各种车辆分头走向的关键所在,是在城市重要交通交会点建立的上下分层、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的现代化陆地桥。所以,陈树广认为,立交桥的总体设计,不仅是要
6、注重路面的宽度,还要看它是否能够达到万通,不再有节点。若要让车辆在路上畅通无阻,那么就是一个很小的路口也不能放过,也要进行立交改造。不然就会留下一个堵车的节点,将来就会需要红绿灯,就需要斑马线。而令一个城市不再出现堵车的情况,也不再需要斑马线,这才是未来在交通和立交桥方面要设计研究的主要方向。万通立交桥从事道桥设计11年的陈树广,最初对道桥设计只是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1996年由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个创新设计大赛,陈树广以两张立交桥的设计效果图,赢得了重要奖项。从此他坚定了对立交桥的设计决心,同时
7、也开始了对万通立交桥的设想。陈树广最初在设计立交桥的时候只是出于对道桥的兴趣,想设计出的立交桥多一些功能,并没有考虑要道路达到一种万通的效果。后来频发交通事故的相交路口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发现每一个相交路口是人、车交会最为密集的地方,每年全国重大交通事故大多都是发生在马路的相交路口。那么怎样把路面设计得更合理以减少路口频发的交通事故,怎样使人行道、机动车道分离没有相交点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引发了他对万通问题的思考。过去北京大部分公路和立交桥的设计,过于注重马路的宽敞,为了加大汽车的流量,通道多达十余
8、个,有的还是多双方向对开的。汽车到了立交桥上的确是飞驰而过,却把矛盾的焦点送到了其他地方。那么其他地方为了分流人行、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辆又要建起一座更复杂的立交桥,然而分流的地方一旦没有复杂的立交桥,那么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堵车的节点。同时,随着环路的扩建北京又出现了很多的三岔路口,加之路网密度低,这就加剧了交通事故的频发。熟知了交通道路设计的弊端,陈树广经过了6年的实地勘察,几乎走遍了北京的每个角落,在吸取国内设计师先进经验的同时又融合实地考察的结果对立交桥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各个立交桥的设计取长补短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