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48187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试论高职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高职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论文摘要: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构建激励性评价体系的目的,提出了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激励性评价体系的内容,并对评价体系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激励性评价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激励评价;体系;构建 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之本,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大批的优秀教师。构建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最终目的是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教学考核,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为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管理和提升整体办学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一、构建教师激励性
2、评价体系的目的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导向、激励、改进的功能,通过评价过程的反馈、调控作用,促进每个教师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促进学校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最终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引导性原则 《教育规划纲要》的战略主题是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这是整个教育和教学改革的内容。激励性评价体系
3、就是引导、激励全员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激励性评价体系具有全员性、全程性、整改性、持续性、改进性和发展性的特征,要引导教师深刻理解评价体系的内涵、目标和内容,采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也要让教师明白,并让教师在参与评价的过程中学习一些有关教育评价的理论和知识,懂得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和技术手段,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才能对每位教师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工作绩效做出公正、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价,起到激励评价体系的作用。 (二)激励性原则 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标准要结合本校的发展历史和实际情况,绝不能照抄照搬,不要形成激励性评价体系是管理者强加给教师的枷锁,这
4、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也达不到激励性评价体系的作用,激励性评价体系要以考核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考核性评价着眼于教师当前的工作业绩,从教师的课时量、科研、工作职责等方面检验教师的履行程度,其评价结果可作为晋级、聘任、评优、奖励的依据。发展性评价更注重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体现“以就业为导向”4的高职教育质量观,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激励教师在教学、科研、技术指导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主动性、创新性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弹性和空间,起到激励、导向、约束和质量监控的作用。真正达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全面性原则 在重点考核教师在教学、教学改革、科研、技术指导和社会服务方面的
5、成绩及贡献下,要对教师进行全面考核,在考核的内容和标准设置上,一定要在调研、广泛征求师生意见的基础上进行梳理,尽量体现客观、公正、全面性。 在确定和运用激励性评价体系时要全面,不可片面。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职业性”的特点,一要抓住激励性评价体系的全面性,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正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其二还要注重激励性评价体系的全程性,要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重。 (四)科学性原则 在构建激励性评价体系的标准和方法上要注重科学性,科学设置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做到集中评价和日常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相结合、领导评价和学生评价相结
6、合。在充分反映教师工作性质和特点的前提下,使激励性评价体系的各项指标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反映出教师的业务素质、教学水平、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贡献大小,根据被评价对象的特点,进行权重分配,以求达到科学合理。 (五)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激励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教师为核心,以发展教师个体为理念,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的评价体系。其特点是重视培养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强调评价体系要对教师的过去、现在作全面了解,根据教师过去的基础和现实表现,规划其未来的发展目标,促进教师努力达到这个发展目标。其评价过程是通过系统地搜集评价信息和进行分析,对评价者和
7、教师双方的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现行高职院校教师评价制度偏重于课堂教学的评价,而对其他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的素质评价较少或评价力度不够;缺乏“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激励机制。 三、高职院校教师激励性评价体系的内容 本着激励性评价体系的设置原则,评价体系的框架分为教学、科研及教学研究、课程辅导、技术指导和社会服务四部分内容,四部分内容的权重系数可是弹性的,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优长和专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