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234900
大小:26.01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干预【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的心理特点,寻找适当而有效地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疗法及放松训练,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反应。结果42例伴有焦虑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情绪障碍得到及时地护理干预,焦虑水平下降。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疾病预后,促进健康。【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焦虑情绪;心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常伴有复杂的负性情绪体验,而焦虑是出现最早而且最严重的心理反应之一[1]。大量研究证实,心肌梗死后焦虑情绪可使交感神经系统功能亢进,
2、还可使心率增快和血压升高,这些表现都可使梗死面积扩大,并发症增多,造成预后差[2]。因此,对AMI患者开展心理干预有着重要意义。现将笔者对42例患者的焦虑情绪产生原因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4 选取2008年1-7月在我院心内科CCU病房首次住院的AMI患者42例,男性31例,女性11例;年龄42~76岁。以上病例采用国际认证的Zung焦虑量表(SAS)测评,SAS总分均达50分以上,且无智力障碍,有认知能力,能进行语言沟通。 2情绪焦虑产生原因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初期,患者因为经历压榨样的心前区疼痛,气促,出汗甚至强烈的
3、濒死感,产生生死未卜的紧张和恐惧。紧急住院后又因为环境的改变,CCU的监护与治疗以及家庭经济,自我概念改变而焦虑不安,这一切可成为患者产生焦虑情绪的诱因,而对疾病知识的缺乏,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更加重了焦虑的程度。 3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1)首先,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护士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取得患者的信任。(2)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主要包括AMI基础知识宣教和相关知识宣教,如疾病预防、饮食控制、血脂控制、康复与运动、起居与养生等,视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及疾病状况,阶梯式
4、进行,并向家属交代病情,争取得到理解与合作。(3)每日询问患者的饮食、休息、胸痛与胸闷情况,评估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及疏导,随时发现患者焦虑、紧张等心理危机征象及时干预,在患者面前应表现镇静、自然和有信心,以消除患者的心理危机。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以4针对性的心理护理。(4)每日参加医疗查房,协调医患关系,向患者讲解医疗措施的目的及意义、药物治疗的原理及作用,并鼓励患者参与决策。(5)暗示、放松疗法:恰当运用共情、积极的心理暗示疗法,指导患者用语言及视觉想象诱导心理放松,或用深呼吸配合全身整体放
5、松训练,1日2次,15~20min/次。向患者讲解平静的心境、乐观自信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积极应对能力。(6)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让患者收听广播、轻音乐,阅读报刊、杂志,以减少严格的探视制度所产生的孤独感。(7)经过2周的心理护理干预,出院前再次协助患者完成SAS的测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两者的差异。 经过给予上述具体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AMI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明显减少,并发症发生率降低,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同时,护士开展心理护理工作,克服了以往关于AMI护理中只重视躯体疾病而忽视患者心理状况的缺点,促进护士学习心理学知识,
6、并增加了护患、医患沟通,医患、护患关系得到明显改善,患者、陪人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参考文献】 1周晓荣,赵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状况调查.护理研究,2004,18(1):29-30. 24廖新学,马虹,董呼钢,等.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并发症心肌梗死患者心率变异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国临床康复,2003,7(21):2934-2935.4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