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微创手术下的食管癌快速康复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微创手术下的食管癌快速康复护理快速康复外科,是指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已证实有效的方法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治疗总费用的一组综合措施。近年欧美许多国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理想效果,但在食管癌治疗中的应用报道甚少,我院于2007年10月将这一理念引入了食管癌的外科微创治疗,现将80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16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入组条件:年龄<70岁,无严
2、重心肺血管疾患,无严重糖尿病,无严重脊柱畸形,无凝血机制异常,无食管梗阻,术前未行放化疗。1.2指标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再入院率等。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分析数据,术后排气和排便时间用Mann-whitney方法进行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χ2检验。2快速康复措施2.1术前准备7观察组术前1d早、中、晚餐均正常进食,22:00再进流食500ml,术晨6:00饮糖盐水300ml。对照组术前1d中午正常进食,晚餐进流食,0:00后禁食水。两组相同之处:术前晚常规灌肠,术
3、晨置胃管、尿管等。2.2术中措施观察组改进麻醉方法、保温、控制补液量、应用激素等。即:采用全麻加硬膜外麻醉、麻醉诱导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10mg,镇静及镇痛药选用短效药物丙泊酚、瑞芬太尼等;术中补液量1500ml,其中胶体液500ml、平衡盐溶液1000ml;注意机体保温、输液加温等措施,使患者术中体温保持在36℃左右。对照组常规全麻、术中不控制补液量、不采取保温措施、不常规应用地塞米松。两组相同之处:手术方式、颈部吻合方式等。2.3术后处理观察组术后采用硬膜外导管泵持续止痛48h。若无异常情况,术后第1d
4、清晨拔除导尿管、下午拔除胸管;第3d清晨拔除胃管;术后第1~2d遵医嘱静冲地塞米松10mg,1次/d;鼻饲氨酰心胺12.5mg,2次/d;鼻饲番泻叶水50ml,3次/d;术后第1~5d鼻饲安体舒通20mg,2次/d;术后第7d酌情出院。对照组术后采用静脉止痛泵持续止痛48h,术后液体不加温、不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缓泻剂和利尿剂等。术后第7d经口流质饮食,第12d改半流质饮食、酌情出院。3结果7观察组4例因硬膜外导管无法成功置入而排除出组(实际完成76例),对照组(80例)全部完成。(1)术后
5、首次排气情况(t/h):观察组42±2,对照组48±3,t=3.56,P<0.000;术后首次排便时间(t/h):观察组85±3,对照组95±1,t=3.16,P<0.001。提示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具有显著差异。(2)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见表1。(3)观察组出院后再入院4例,对照组再入院1例,再入院率经x2检验,x2=1.78、P=0.201,两组无差异。4护理4.1术前护理4.1.1加强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快速康复外科的优势。向患者介绍快速康复外科的相关理念、术后早期经口进食、早期下床
6、活动、康复各阶段的可能时间等,以取得配合。指导进行功能锻炼。4.1.2注重心理护理。准确掌握其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鼓励患者更新观念、克服心理障碍、坦然面对手术,缓解对手术的恐惧与焦虑,解除心理因素引起的机体应激反应。4.2术后护理4.2.1做好基础护理与生活护理、加强健康教育(1)活动。手术当天协助患者在床上坐起1~2次,活动四肢尤其是下肢,术后第1d增加床上活动量,胸管拔除后扶助患者下床活动1~2次。第2d开始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次数。但需注意活动要适度,避免疲劳、避免剧烈活动、用力排便、蹲位排便
7、,严防跌倒等,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心肌梗塞、肺栓塞等。(2)保温。7术后注意保温,静脉补液和鼻饲液均使用输液加温器加温。注意观察,避免烫伤。(3)营养支持。术后当日遵医嘱鼻饲糖盐水500ml,第1d鼻饲糖盐水和能全力各500ml,第2d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能全力用量,增加鼻饲量的同时减少静脉补液量。术后每日控制静脉补液量在1000ml~2000ml,术后第5d经口进流质饮食,第7d改半流质饮食。及时调整鼻饲液及进食的种类与数量,做好鼻饲宣教与饮食指导。对照组术后第3d拔除尿管及胸管,第5d患者肛门排
8、气后拔除胃管。术后第1d扶助患者在床上坐起,活动四肢尤其是下肢,第3d开始下床活动,之后逐渐增加下床活动次数。术后第3d鼻饲糖盐水500ml,第4d鼻饲糖盐水和能全力各500ml,术后第5d开始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能全力用量,常规静脉补液量。4.2.2加强护患交流、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细心观察、耐心询问、认真倾听患者主诉,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与安慰工作。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减轻生理应激反应。并注重患者的主观感受,及时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