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

ID:15222663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2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_第1页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_第2页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_第3页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_第4页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探索在建筑工地流动人口中有效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通过需求评估,对目标人群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1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对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行为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群对“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等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蚊虫叮咬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仅有43.6%;同时建筑工地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变化有了明显变化,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掌握安全性行为的

2、观念和技能是建筑工地流动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能有效地引导、动员民工参与预防艾滋病活动。【关键词】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流动人口;效果评价当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处于快速增长期。在艾滋病的流行和传播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和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促进因素,既往统计数据表明,在HIV感染者中,流动人口的数量居多[1,2]。在流动人群中,7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规模大,且文化程度低,对国家提供的艾滋病免费检测与咨询、抗病毒治疗及健康教育等服务的利用能力较差,还有相当程度的婚外性行为。因此,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存在较高的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风险,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干预是

3、当前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与长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7年7月~10月在长沙县对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开展了调查,并进行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和效果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资料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县城或城郊的有一定规模的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建筑工地(抽取的对象是在县劳动部门有登记的建筑工地),共抽取12家。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每个工地抽取约100人作为干预对象。1.2方法1.2.1预试验本研究设计是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经专家反复审核和预调查后制定。内容包括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及对艾滋病的态度、行

4、为等内容的自填式问卷,干预用的专题讲座幻灯片、展板及知识手册等。正式调查与干预之前,问卷、手册、幻灯片都在建筑工地流动人群中进行了小样本预试验,并根据预试验的结果进行了相应修改。71.2.2基线调查基线调查在进行干预活动前完成。对1280个被抽查干预对象都采取无记名方式单独填写问卷,获得有效问卷1266份,有效率为98.9%。1.2.3实施干预在被抽查的建筑工地采取讲座、展板宣传、发放宣传单及宣传小册等形式进行宣传,并特为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制作了艾滋病健康教育幻灯片,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危害、预防、咨询、治疗等主要内容。1.2.4效果评估采用

5、相同的问卷和调查方法,干预实施1个月后,对完成基线调查的1280人进行了再次调查,统计分析干预效果。因该人群的流动性较大,失访108人,共获得有效问卷1172份,占原样本的91.6%。1.2.5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进行相关分析。2结果2.1基本情况7基线调查有效问卷1266份。被调查对象年龄均数为32岁,年龄最小17岁,最大50岁。性别比例:男1243人(98.2%),女23人(1.8%)。婚姻状况:未婚52.6%,已婚38.2%,同居5.8%,其他(离异、分居、丧婚、再婚等)占3.4%。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7.6%

6、,初中48.3%,高中或中专12.1%,大专1.2%,本科及以上0.8%。干预后回收有效问卷中,被调查对象年龄均数为32.2岁,年龄最小17岁,最大50岁。性别比例:男1146人(97.8%),女26人(2.2%)。婚姻状况:未婚53.2%,已婚37.1%,同居5.9%,其他(离异、分居、丧婚、再婚等)占3.8%。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7.9%,初中47.3%,高中或中专12.6%,大专1.4%,本科及以上0.8%。干预前后被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婚姻、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2.2干预前后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口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

7、较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保持一个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性伴能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每次性行为时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否降低艾滋病病毒传播的危险”等问题的认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详见表1。表1干预前后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情况表(略)注:*P<0.052.3干预前后相关态度、行为变化情况建筑工地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的认识及态度有了明显改变。对艾滋病有恐惧心理、性行为过程中不愿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大大下降,认为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的比例上升。通过统计学分析,干预前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