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ID:15199011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1页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2页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3页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4页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刍议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摘要:总结了半夏泻心汤治疗多种疾病的案例,不仅可治反胃、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便秘等肠胃方面疾病,而且以此方进行衍变还可用于久咳、失眠、梅核气、痢疾、妊娠恶阻等疾病,并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关键词:异病同治;半夏泻心汤;辨证施治半夏泻心汤载于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由“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致邪结心下,变为痞证而设。方由黄连、黄芩、干姜、半夏、人参、大枣、甘草组成。主治心下痞,按之濡,以不痛为特征。除半夏泻心汤外,还有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泻心汤等,均以半夏泻心汤为基础衍变

2、而来。具有和胃降逆、开结消痞之功,推而广之,还能够清热化湿、燥湿化痰、调和寒热、和胃补虚、开结理气。临床广泛用于寒热中阻、湿热壅滞、脾胃虚弱、寒热交错所致的各种病证,往往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1治疗脾胃系统疾病1.1反胃7姜某,男,52岁,农民,1991年3月18日初诊。自述食后2小时即吐,吐出胃内食物,甚则呕吐苦水1月余。上腹痞满而痛,大便秘结,舌红,苔薄黄微腻,脉弦滑。西医诊断为幽门梗阻。中医诊断为反胃,证属胃气上逆、寒热中阻。治宜和胃降逆、寒热并用。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5g、党参10g、川黄连3g、干姜5g、旋覆花

3、(另包)9g、代赭石20g、炙甘草6g、白芍9g、大黄4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剂,呕吐止,大便通,继服3剂而愈。按:反胃是食入之后,食物停留胃中,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的一种病证。多由中焦有寒、不能腐熟水谷所致。该患者胃气虚弱,病邪乘虚而入,寒热互结于胃,胃虚不化谷则胃气上逆而呕吐。由于热结较明显,故用大黄泻热除结,则浊气得降,腑气得通,其呕自止。若呕吐清水痰涎者加肉桂。1.2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曹某,男,38岁,教师。胃疼痞满,纳谷不香,吐血3日,每日3~4次,为紫暗色血水,大便色黑,形瘦神疲,乏力,舌苔黄腻,脉细数。

4、询问病史诉患胃病已3年余,曾行X线钡餐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大便隐血试验(+++),服用西药治疗,呕血未止。遂来我处诊治,证属热伤胃络、迫血外溢。治以清胃降逆,除痞止血。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制半夏6g、炒黄芩6g、黄连3g、炮姜炭37g、小蓟根10g、阿胶10g(烊化)、延胡索10g、党参10g、炙甘草6g、大枣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5剂后呕血止,大便转黄。以原方继续调治,半年后痊愈。X线钡餐检查阴性,随访10余年未复发。1.3便秘黄某,女,50岁,1991年1月12日初诊。大便秘结,三日一行,伴脘痞腹满,恶心呕吐1

5、月余。诊见形体肥胖,舌红,苔黄腻,脉滑。证属痰热中阻,腑气不通。治宜清热化痰,理气通腑。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半夏10g、黄连4.5g、黄芩6g、大黄(后下)6g、生甘草6g、茯苓12g、枳实9g、陈皮9g。服药4剂,大便通畅,脘痞消失。按:便秘多由热结、气滞、气血亏虚所致,该患者形体肥胖,为多痰多湿之体。由于痰湿化热,耗伤津液,加之肺气不足,致胃失和降,腑气不通,故大便秘结。用半夏泻心汤加味,化痰祛湿,运中和胃,腑气得通,便秘得解。腹胀甚者加厚朴。  2治疗肺系、心系、肠系疾病2.1久咳7赵某,男,56岁,机关干部,1992年10月2

6、0日初诊。咳嗽,咳吐大量白色黏痰2月余。伴纳差乏力,脘腹痞满,舌淡苔黄腻,脉弦滑。证属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阻于肺。治宜健脾燥湿,化痰止咳。用半夏泻心汤加减:半夏15g、干姜6g、黄芩6g、党参12g、炙甘草6g、陈皮9g、白芥子6g、莱菔子10g、川贝母12g。服3剂后,咳嗽减轻,继服15剂而愈。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患者年老体虚,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上贮于肺,肺失宣肃,而为咳嗽。故用半夏泻心汤健脾祛痰,脾运复常,痰饮得去,其咳自止。若痰黄者,加鱼腥草;咳逆痰涌者,加葶苈子、瓜蒌。2.2梅核气赵某,女,34岁,中学教

7、师,1996年9月23初诊。患者自觉咽喉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1月余,伴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诊见形体消瘦,精神欠佳,舌淡苔白腻微黄,脉滑。证属痰湿内生,郁而化热,气机失调。治宜清热化痰,调畅气机。用半夏泻心汤化裁:半夏10g、干姜3g、川黄连9g、黄芩9g、党参10g、厚朴10g、紫苏9g、胆南星10g、炙甘草6g。服药7剂,病遂告愈。按:梅核气多见于妇人。痰气交阻、升降失调是其主要病机。此例除咽喉不利外,突出症状是“心下痞满”7,舌苔、脉象也符合痰湿化热之象。故以半夏泻心汤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调其升降,使痰热得去,

8、气机随之畅通,则痰气、痰热交阻亦随之消除。若呕恶、口苦者加贝母、瓜蒌皮;胁痛者加柴胡、郁金。2.3失眠张某,男,17岁,中学生,1997年4月16日初诊。患者入睡困难,睡后易醒2周余,伴心烦胸闷,便溏,小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服镇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