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9591
大小:1.06 MB
页数:22页
时间:2017-11-12
《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设计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川省蜀安科技有限公司110接处警系统方案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设计方案第一章前言随着改革开放的各项事业不断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对公安业务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运用高科技通信技术来服务社会、支持公安部门适应新的需要,我公司根据公安部的《城市公安指挥中心110紧急电话服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要求及公安业务实际应用的需要和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相继采用了公安综合信息网为主的接、处警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并全部通过国家公安部检测合格批准进入公安机关使用。各种系统经全国各地的公安、消防、交通部门使用
2、,其良好的性能、价格、服务比均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认可与好评。为实现“科技强警、向科技要警力”的目标做出了我们的一份努力和贡献。公安局指挥中心是公安局指挥调度警力及社会联动力量、维护社会安定、打击各种犯罪,是局领导对重大警务活动实施统一指挥调度、处理突发性事件和重特大刑事、治安案件及自然灾害的指挥机构,也是领导处置特大突发性事件和灾害、事故的指挥调度协调场所。公安局指挥中心是全国公安综合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保一方平安为己任,用现代化的数字通信技术与公安警察业务相结合,是科技强警的重要体现,为公安机关
3、提供快速反应的重要通信设备保证。公安局指挥中心建设后,必将为社会安定和治安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更好的密切警民关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保障。公司最早实现采用普通电话线获取主叫号的110系统,并实现了计算机智能接处警、智能调度、无线指挥、电子地图自动调用、计算机辅助指挥、派出所连动、计算机专家信息库与出动预案编制、电视监控与大屏幕投影(二期)、GPS卫星定位系统(二期)、350M无线呼叫等。是一个反应快速、指挥准确、使用方便、处理快捷高度智能型系统,并获得用户和专家的一致好评。第二部分系统概述一、系统设计目标总体目标
4、:综合受理110、119、122地址:成都市紫藤路1号第22页邮编:610041E-mail:scshuan@mail.sc.cninfo.net电话:028-8702125213808020056四川省蜀安科技有限公司110接处警系统方案报警和处理警情的技术系统。旨在实现“集中接警、统一指挥、快速反应、信息共享”。利用现有通信及计算机网络将110,122,119接警,处警,连动调度,指挥集成为一体的指挥综合系统。实行统一技术规范,将各子系统紧密联系,最终达到如下目的:①接处警快速准确性实现接处警快速、定位快速准确、信息实时传
5、递(各单位间网络流转)等。②系统实用可靠性呼叫控制平台采用热备份,通信线路采用多路由方式;大屏、固定点报警采用多路冗余技术。③派出所连动性通过现有公安网络,实现案件信息的快速传输,联网互动。④科学决策分析计算机通过对大量案件信息的分析处理,自动筛选出重要信息供领导进行决策和分析,大大降低了人的工作量,提高对各种复杂情况的科学决策能力。⑤技术先进本系统采用B/S结构设计,基于.net框架,并遵循以下技术规范:1)公安部《金盾工程总体方案设计》2)公安部《公安综合信息化标准汇编》3)《公安计算机网络TCP/IP主机域名编码规范》4
6、)《公安110,122,119三台合一报警台》GA089-19965)《公安移动通讯网警用自动级规范》GA176-19986)《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7)《软件维护指南》GB/T4079-19938)《消防通信指挥系统设计规范》9)《公安交通,122,119三台合一建设与发展若干要求》10)《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二、系统设计思想我们的设计思想是:1.整个系统的设计应当着眼于总体和未来,着眼于社会发展对公安不断提出的新要求。同时,考虑到现有的条件,方案的设计应当满足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
7、力争以最底的成本做最好的产品。地址:成都市紫藤路1号第22页邮编:610041E-mail:scshuan@mail.sc.cninfo.net电话:028-8702125213808020056四川省蜀安科技有限公司110接处警系统方案1.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成熟的产品。系统的建设要求高起点,同时公安指挥调度系统又要求安全、稳定、可靠,所以必须采用最先进且已成熟的技术。2.110,122,119三台合一系统按照国内领先技术,国际先进标准进行规划。3.以系统工程的科学思想为指导,以现代计算机科学、通讯、控制和决策支持的理论与技
8、术为基础,实现图像、文字实时处理,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的综合一体化。4.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以保证系统的高度可扩展性。5.采用模块化的软件设计方式,灵活的设置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功能。6.采取多种联网手段,实现各部门、各系统的语音、数据及控制命令的传输。7.充分发挥通信技术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