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

《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

ID:15194232

大小:2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_第1页
《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_第2页
《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_第3页
《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_第4页
《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金匮要略》中“心水”的证治规律研究【摘要】“心水”为五脏水之一,首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水气病》篇,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心力衰竭,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病症之一。从因机证治几个方面对心水进行研究,旨在全面、客观地反应心水在《金匮要略》中的相关理论。【关键词】金匮要略;水气病;心力衰竭  Abstract:“HeartWater”isoneoffiveorganswater,firstlyseenin“GoldenChamberSynopsis.WaterRetention”waswrittenbyZhangZhongjinginE

2、astHanDynasty,similartomodernheartfailure,oneofclinicalseverediseases.Inthispaper,severalaspectsoftreatmenttoheartwaterareresearchedaimingatcompletelyandobjectivelyreflectingtherelativetheoryinGoldenChamber,tobetterservemodernclinicandresearch.  Keywords:GoldenChamberSyn

3、opsis;waterretention;heartfailure  “心水”6以心肾阳虚导致水气凌心、血水瘀阻为主要病机,常见短气、喘促、下肢或全身浮肿、不能平卧、烦躁等症状,是临床上的危重病证之一。心力衰竭则是由于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瘀血和外周水肿[1]。可见两者存在着广泛的相同点,以下将立足《金匮要略》原文,总结心水的证治规律。  1心水的病名  《金匮要略》首先明确提出“心水”病名,见于其《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中的第

4、十三条:“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这是所见到的最早明确提出“心水”的文献。在本篇、本条里,通过对症状的描述定义了心水的概念,使心水第一次以一种病证的形式出现在中医杂病体系中,为后世的理论研究、临床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2《金匮要略》心水病的病因病机  2.1心阳亏虚《水气病脉并治第十四》第十三条:“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心水是由于心阳亏虚,水饮上泛所致。心阳亏虚,阳用不足,则少气乏力;水气凌心,心阳被遏,则烦躁、心悸、不得卧;心火不能下济肾水则阴肿。这些机理的核心不外乎心阳亏虚。6

5、  2.2肾阳不足,阴寒内盛《水气病脉并治第十四》第九条:“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沉脉主里、主水,少阴脉沉看似描述脉象,却提示水气病可由肾阳不足,阴寒内盛而成,并可因此而引起小便困难的症状。  2.3血脉不利《水气病脉并治第十四》第十九条:“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此“寸口”有“趺阳”与之对举,故应候心肺,“迟则为寒”应为心阳虚而寒,与第十三条之机理大同。而“少阴”则候心肾,心血不足,故“血不利则为

6、水。”  2.4心血不足《水气病脉并治第十四》第八条:“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潜相搏,名曰沉。……沉者络脉虚,……水走皮肤,即为水矣。”此“寸口脉浮而迟”与《消渴病》篇第二条之“寸口脉浮而迟”之文尽同,其中之“浮”所主之肺的机理虽异,而“迟”所主则同,即心血不足。心血不足在《水气病》篇可成水气病,在《消渴病》篇则可成上消证。同篇第三十条“寸口脉迟而涩,……涩为血不足”虽系论气分病病机,但亦属心血不足,况气分病可成水气病,三十一、三十二条可征。因此,心阳亏虚,血脉不利,心血不足,皆易形成水气病。6  这些条文有的虽未直接说明

7、心水的因机,但心水之所以被列入水气病中论述,是因为心水在因机证治上均属于水气病,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由此可知心水的因机总体上不外阳虚、水盛两方面。同时,心血不足、血脉不利等也为该病的重要病机。  3心水病的证治  3.1下法《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十一条载:“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可见攻下逐水是治疗水气的方法之一,心水恐也不例外。  3.2利小便、发汗《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第十八条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8、”6。此处明确指出一切水气病均可根据不同的发病部位,选择利小便、发汗的方法使水湿而出。腰以上属阳,其病在上在表,应发汗使停留于上的水从汗液排出;腰以下属阴,其病在下在里,当利小便使下半身之水从小便排出。心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