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关于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化的辩证思考.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化的辩证思考 [论文摘要]高校办学特色是一个不断着色、固色与增色的过程,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文章分析了办学特色与本色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归纳了特色化的影响因素,指出特色化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自我完善与卓越发展的过程。 [论文关键词]高等院校办学特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 高校的办学特色就是人才培养特色,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上。近年来,人们之所以对高校教学质量有颇多非议,就是因为高校办学同质化。高校要实现特色化办学,培养出具有自身特质的人才,就必须找准自己在高等
2、教育系统中的位置,扮演好自身应有的角色,在办学过程中树立特色意识,强化特色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履行好自己的教育职能。其中,厘清办学特色与特色化的辩证关系,是特色创建的基础。 一、办学特色与办学本色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 特色与本色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对立,既相依存又相映衬,体现出事物的同一性与特殊性。本色是事物表现出的原有品质与风貌,是同类事物本性所在和归属依据,具有共性化和同质化特征。特色是事物表现出的独有品质和风貌,是事物的特质所在和区别依据,具有个性化和特质化特征,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显性态势和竞争
3、优势。与本色相比较,特色至少还应具有独特性和先进性特征。独特性所表现出的“独有”与“特殊”,是同类内在的个性区别,是个体品质上可识别的显性方面,而先进性体现在“领先”与“进步”上,是个体性能上的优势所在,是与同类相比较所表现出的较强竞争力。如果一个事物不具有独特性就不能称为有特色,不具有先进性就不能稳固和发展特色,特色就没有生命力。因此,特色必须要具备独特性和先进性,才能彰显出旺盛的生命力。需要认清的是,特色并不是事物原本固有的状态,在本色基础上才能发展起来。本色是事物存在的基础,特色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本色求同,特
4、色求异。本色需要巩固,特色需要破立。因此,高校不应因追求特色而淡化或抛弃本色。4 高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本色相辅相成、互为依托。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淀形成的有别于其他高校的独特品质与风貌,是学校在高教系统中的价值体现,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的特质上。办学本色,是高校原本固有的品质与风貌,是高校建立与存在的基础,具有普适性。高校办学特色是在办学本色基础上,长期对办学目标、办学理念和高等教育价值观不断探索与追求的结果,是在办学理念、办学环境、地域文化、培养目标与模式等的差异前提下,不断巩固和强化这种差异
5、中逐渐形成的,是在不断固本求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塑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着色、增色并不断固化特色的过程。因此,特色建设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无特色的学校要树立特色意识,加强特色建设,努力使学校着色,精心培育起特色。特色弱的学校要努力保持特色,扩大色域,不断增色,使特色更加突出。有特色的学校要不断巩固和完善特色,努力增添色泽,使特色更加鲜明,成为学校的办学优势与核心竞争力。无论高校塑造什么样的办学特色,其目的和意义并不在于特色本身,而在于形成特色、保持特色和发展特色的过程,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过程和结果上,在
6、此过程中不断使学生受益,使社会受用。也就是说,高校的办学特色必须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质量提高为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自身特质的人才来,才能称得上特色,这样的办学特色才是成功的,才具有推广价值和实践意义。那种只图短暂效应而营造出的特色,虽屡见不鲜,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作秀而已,对人才培养毫无益处。 二、影响高校办学特色化的因素辨析 影响高校办学特色化进程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高等学校管理与导向方面 宏观上,国家缺乏多样化的高校分类管理,使得众多高校办学定位不准,在办学理念、
7、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上趋同,导致高校千校一面,特色不明,缺乏有效的多样化评价机制与监管体系,仅用本科、专科和研究生培养两三套方案对全国2260多所高校进行评估,不经意间把高校办学导向了共性化。缺乏多样化的发展目标规划与导向,使得高校在高质量和高层次办学追求上只见“华山一条路”,导致学校发展目标与规划呈现同一化,缺乏具有中国特色的办学理念与理论指导,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理论上创新不足,至今没有形成高等教育中国特色化。不可否认,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非常必要,但是却不应照搬照抄,应与本校的实际相结合,不断赋予
8、中国元素,进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才能逐渐形成自身特色。 (二)高校自身管理与定位方面 微观上,高校自身缺乏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高等教育价值观长期而执著地追求,致使办学特色定位不准,管理不稳定,学校办学难以着色;缺乏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热衷于学习或拷贝别人的做法,造成人才培养难具特色;缺乏正确的高等教育办学思想与办学理论指导,忽视特色建设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