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72640
大小:3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高二历史上册同步检测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www.ks5u.com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一、选择题1.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D.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3.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
2、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五行家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4.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5.西汉时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
3、多达三十三次。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6.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之于( )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7.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
4、“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C.儒家思想已
5、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9.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它反映出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B.墨家主张C.道家主张D.法家主张10.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
6、突1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这句话反映的是( )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1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13.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7、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C.君权神授D.君臣共主14.“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C.认为天人是相互感应的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1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这一学说(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
8、定的限制作用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多看过《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材料二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