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71036
大小:13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01
《刍议房价收入比——基于上海房价收入比的经验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刍议房价收入比——基于上海房价收入比的经验分析苏多永张祖国在国际上,衡量居民购房难易程度和住房消费水平的通用指标为房价收入比。根据自由市场国家的经验数据,家庭住房消费占可支配收入的30%以内为正常;如果超过30%,说明家庭购房压力较大,支付能力不足;如果超过50%,说明家庭购房压力巨大,居民购房支付能力严重不足。一、我国房价收入比研究现状包宗华是较早关注和研究房价收入比的一位学者,他认为房价高低是相对于收入高低而言,如果只看房价上涨而不考察收入增长来研究房价收入比是不全面的,并将是否拥有住房纳入房价收入
2、比指标体系,他得出我国房价收入比仅为3:1-5:1,房价并不存在过高问题。陈杰等通过考察收入增长、信贷支持和成本锁定等因素提出了动态房价收入比,并利用上海房地产市场经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房价收入比存在逐年下降之结论。这些学者均认为我国房价收入比如果按照传统方法计算的确存在过高问题,然而如果对房价收入比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房价收入比就会“理性”回归,我国房价不存在过高问题。但是,大多数学者却认为我国房价收入比过高,房价已脱离居民的购买力和承受力,房地产泡沫已较为明显,政府应该采取必要的政策措施以促使房价理性
3、回归。魏雅华认为不论是全国范围内还是局部中心区域,我国房价收入比和住房痛苦指数都是世界最高,房价已经严重偏离居民购买力和承受力;杨帆等认为我国各大城市房价收入比集中在8:1-15:1,其中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中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在10:1以上,并指出我国房价已经被高估20%-30%,上海、北京和广州等大中城市房价大大超过居民购买力。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国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为7:1以内,而不是国际公认的3:1-6:1。其实,房价收入比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的界定涉及到各种因素和条
4、件。如以住房均价和家庭年均收入之比来衡量家庭的住房购买力和承受力,不一定能真实反映实情,因为随着城市扩张和住房供给的郊区化,商品房均价不能很好地反映房价上涨的真实情况,如果使用均价有可能高估家庭的购房能力。同时,家庭年均收入也存在不确定性,在我国,家庭成员的工资收入还较易统计,但奖金、津贴、投资收益以及其他隐性收入很难统计。此外,在住房面积选取上,存在随意性和片面性倾向,不同学者选取的标准不一样,50平方米/套、60平方米/套、70平方米/套、80平方米/套和90平方米/套等都曾经是考察标准,从而得出的
5、结论也不尽相同。在以这样缺乏真实性的房价收入比来衡量家庭的住房购买力和承受力,并以此判断房地产泡沫,极有可能误导购房者和政策制定者,从而失去了房价收入比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如果要研究我国居民购房能力和承受能力,必须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我国房地产市场具体情况对房价收入比进行发展改进,房价收入比本质内容必须与国际标准吻合。二、房价收入比的发展改进房价收入比从本质上说是商品房价值和劳动力价值之比。房价收入比中的房价是指在商品房交易市场上由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共同决定的市场均衡价格,由于商品房的品质、地理位置和配
6、套设施等不同,同等大小的商品房成交价格也有较大差异,国际上通常选取房价中位数作为考察指标,而我国无法获取房价中位数。因此,第4页共4页我们选取某一区域(或城市)的平均成交单价和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作为考察指标。房价收入比中的收入根据《城市指标指南》的定义为某一家庭所有来源的总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业务收入和投资收益、稿酬、劳务等非业务收入。在我国,由于居民工资以外的其他收入很难统计,且我国居民具有较高的储蓄偏好,消费后多余的收入大多会以存款形式流入银行,因此我们选取居民年均收入和存量金融资产作为房价收
7、入比中的收入。计算公式。假设PIR为房价收入比,P为商品房均价,S为人均居住面积,N为户均人数,A为人均存量金融资产,I为人均可支配收入,IA为房贷影响因子(房贷本息对住房消费的影响程度),p为房价上涨率,s为人均居住面积增加率,i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因此可得:(1)由于我国购房需要至少20%的首付,同时还须缴纳一定的购房税费,首付款和税费基本与家庭存量金融资产相抵消,因此(1)式可变为:(2)由于我国居民购房大多选择住房按揭贷款,但需要支付较高的贷款利息,我们引进房贷影响因子来全面反映房贷本息对居
8、民住房承受能力和支付能力的影响,因此(2)式可变为:(3)但是(1)式、(2)式和(3)式均是静态指标,没有考虑房价上涨、居住面积扩大和收入增长等因素对房价收入比的影响,如果考虑这些因素,则(3)式可变为:(4)三、上海房价收入比的经验分析1.考虑存量资产、首付款和购房税费等因素的房价收入比。1998-2001年,上海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商品房均价的上涨速度,进而导致房价收入比呈下降趋势,且一度连续三年在国际警戒线以内运行,19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