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商鞅变法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

ID:1516762

大小:731.0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7-11-12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_第1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_第2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_第3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_第4页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商鞅变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为秦开帝业”第2课——商鞅变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课程标准: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一、人物概述:商鞅探究1:商鞅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公孙鞅,卫鞅个人因素:热衷法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愿望时代影响:变法成为时代的潮流,统治者重视人才。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投身魏国丞相公叔痤门下,未受魏惠王重用商鞅变法一、人物概述:商鞅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1)献策探究2:孝公为什么对尧舜等的帝王之道不感兴趣?而对称霸之道感兴趣呢?(1)战国时代特征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2)王道即儒家治国理论(以礼治国,实行仁政),不

2、符合时代要求。(3)称霸之道即法家思想(变法改革,以法治国),符合孝公称霸需要。一、人物概述:商鞅(1)献策(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徙木立信这件事流传开来的效果是什么?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宋)王安石《商鞅》BC356年一、人物概述:商鞅(1)献策(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秦孝公在朝堂上召开宫廷会议,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讨论。以甘龙、杜挚为首的旧贵族认为“圣人不易民而教,知者不变法而治”。商鞅为实行新法,与他们展开了论战。经过对保守派的批判,商鞅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可以反映出

3、哪些问题?商鞅舌战图一、人物概述:商鞅商鞅变法(1)献策(2)受到重用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材料一:新法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推行第一年,有上千人到秦都“上访”,这时又发生了太子犯法的事情。商鞅知道后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就是因为上面的人带头犯法。”太子是君嗣,不好动刑,商鞅就严惩太子的两个老师,一个削掉鼻子,另一个脸上刺字涂墨。从此树立变法权威,没人敢公开反抗。打击守旧势力,树立权威;改革需要勇气和智慧。一、人物概述:商鞅商鞅变法(1)献策(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材料二:有个叫赵良的人对商鞅说:“你外出时,随从的车有十几辆,车上都是训练有素的

4、卫士,没有这些防卫措施,你就不敢出来,说明你的处境十分危险,你为什么还不急流勇退?退隐山林或许可以求得平安。”出行戒备森严从一个侧面说明什么?改革的阻力和艰难。一、人物概述:商鞅商鞅变法1、初涉政坛,怀才不遇(1)献策(2)受到重用主持变法2、投奔秦国,主持变法因守旧势力的攻击被处以车裂之刑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这是为什么?3、商鞅之死二、商鞅变法的内容1)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强国家实力1、经济——以农求富2)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促进农业发展增强国家收入提高生产积极性3)统一度量衡为经济交流提供便利积极

5、:1、促进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巩固封建统治消极: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其深远影响有:探究3:你认为商鞅的经济改革中哪一措施对后来封建经济的发展影响最大?为什么?商鞅为什么要采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1、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2、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3、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有利于社会的安定4、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①奖励军功,行二十等爵制②废除“世卿世禄制”③严行户籍制实行什伍制增加士气,提高战斗力打击贵族特权,鼓励贵族建立军功保证兵源,同时也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2、军

6、事——强兵3、政治——中央集权普遍推行县制怎么体现加强中央集权?制订秦律“燔诗书”探究4:如何看待商鞅的“燔诗书”?积极: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消极:从历史长河来看,文化典籍的损失。加强思想文化统治4、思想——思想专制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增加财政收入5、改革风俗三、商鞅变法的特点自主探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其他改革比较,商鞅变法具有什么特点?(5)强调法治,以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建立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1)措施最

7、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4)成效最明显:增强了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6)强调农业在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课堂小结:商鞅变法指导思想宗旨性质范围法家理论富国强兵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习俗等方面影响为秦国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点农战与法治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

8、小乡邑聚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