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

ID:15156899

大小:35.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01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_第1页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_第2页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_第3页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_第4页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成为电子工程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今,电子工程师与条码技术人才、研发类工程师等值。面临就业市场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并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空位等待合适人才应聘的局面。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Mobile联想移动公司、LG电子、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电子类工程师空缺量都很大,对拥有五年及以上工作经验、英语流利的资深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尤其迫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来自一个电子工程师的经验之谈。  “工程师是科学家;工程师是艺术家;工程师也是思想家。”一位伟大的工程师曾经提出过这样的一段感言。不错,工程师是利用自然科学来创造工程的人。工程既是物质的也是思想上的。许多

2、不朽的工程,伟大的发明以及出神入化的技术方案,许多人往往只看到了他们的瑰丽,而作为工程师则更应该看到设计的灵魂。因此我们应该深入的理解“工程师也是艺术家和思想家”。工程设计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也是工程师思想的结晶。一部精密的机械设备,一个高效而又健壮的程序,一个复杂而又无懈可击的电路,这些都反映着一些杰出工程师的思想和灵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他们的生命已经融入到设计中。成为一个杰出工程师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热爱自己的职业”。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许多优秀的电子工程师都是从小作为电子爱好者的。爱好不仅要体现在行动中更要深入内心甚至深入骨髓。有许多人问:

3、“每天应该花多长时间在学习中和工作中。”可以肯定一份耕耘就会换来一份收获,但作为工程师和科学家想取得成功并不是比赛谁花的时间最多,而是看谁付出了更多的“思考”。不要以为一个学生坐在自习教室里看了多少小时的书就是“勤奋”,也可能比呆在寝室里的学生还要“懒惰”。也就是说“勤奋”是大脑的勤奋,而不是身体和形式上的勤奋。  我学电子也差不多有15年了,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次别人问我你每天花多长时间来工作。我回答他:“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思考。”不夸张的说我的很多工程构想都是在梦境中诞生的。每天早起床后刷牙的时候、上班的路上、吃饭的时候甚至和别人谈话的

4、空闲瞬间都有可能诞生灵感。当然热爱工程师职业的前提是一定要能领略到工程和自然科学中的美感。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热爱科学的人,从科学的常识到科学的精神都会渗透到他的生活中。  一次我看到一位教研室里的老师安排答辩的顺序,尽管这位老师在机电领域写了很多的书也在所谓“理论领域”有很多建树,单从他安排这样一个简单的顺序来看,他并不是个理论很高的人。因为在我看来他的工作方法是效率极低的。换句话说就是在他的生活中没有科学的精神可言。  一个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  这个问题引出后我们要提到的是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习惯,深

5、度和广度,以及思维方式和思维素材的选取。  成为一个工程师确实有很多品质是天生的和决定性的,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也只是一些辅助措施。  一个人曾经问我一个关于感性负载的问题,其实我心理很清楚他并不理解这里面最基本的物理概念,首先对电感的认识就不是用语言和数学公式能解释得了的。所以物理学和数学的基础是对工程师有很高要求的,这里所提到的物理学和数学是指一种最基本的认识而不是停留于表面的文字和公式。  我可以推断这个人不太适合作工程师,其实他提出的问题都真真切切的存在于生活中,抬头看看日光灯的启动,或者当你看到电源插头的放电瞬间。可这每一个瞬间都被示

6、为理所应当的话就错了。那样当牛顿看到苹果落地时也会感觉理所应当的。  每个人的思维着眼点和注意的方面都不相同,很多人从小就会将注意放在自然科学之上,这些孩子中有很多就是未来的工程师。  比如一个10岁的小学生看到一幢大楼,他会马上考虑大楼是如何建造的,塔吊又是怎么一节一节接起来的,那么高的大楼外墙的玻璃是如何安装的。  另一个孩子会想工程师真伟大,还会想到一些诗句来抒发内心的感受。  显然两个孩子一个可能更适合作工程师另一个适合成为文学家。  所以人们经常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有些人的长处和思维方式在工程师职业中无法发挥,可中国教育的教

7、条化却无法让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专业。  我的一个大学同学是文学爱好者,对中国历史和社会有许多见解,阅读广泛文笔也好,可偏偏学了电子这个专业,这不是人才的浪费吗。  所以工程师和科学家在生活中也是工程师和科学家,而不是工作时和端起书本时才是。  很多学生很努力的去学习,可一直无法入门就是这个原因。当拿起书本时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他们会努力的解决,可放下书本就不会再自己提出问题和独立的思考了。  我从来不认为中国的教育是真正的“教育”,书本、试卷、分数、所谓的答案都是教条的,就好象一条生产线给每个经过其中的学生盖上一个学历的烙印。将

8、创造性和个人的特长统统抹杀,再加上长期以来的教育大跃进和人才评定标准的偏差,无数天才失去了发展机会。  本来没有那么多的教育资源却非要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