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仪器分析总结

现代仪器分析总结

ID:15155599

大小:9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1

现代仪器分析总结_第1页
现代仪器分析总结_第2页
现代仪器分析总结_第3页
现代仪器分析总结_第4页
现代仪器分析总结_第5页
资源描述:

《现代仪器分析总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σ分析化学:是研究获取物质的组成、形态、结构等信息及其相关理论的科学。分析化学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分析: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类分析方法。仪器分析:一般的说,仪器分析是指采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通过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的参数及其变化来获取物质的化学组成、成分含量及化学结构等信息的一类方法。方法分类主要分析方法被测物理性质光分析发射光谱分析、火焰光度分析分子发光分析法、放射分析法辐射的发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辐射的吸收比浊法、拉曼光谱法辐射的散射折射法、干涉法辐射的折射X-射线衍射法、

2、电子衍射法辐射的衍射圆二色谱法辐射偏振方向的旋转电化学分析电位法电极电位电导法电导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流-电压色谱分析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两相间的分配热分析热导法、差热分析法热性质质量分析质谱法质荷比仪器分析的特点:1灵敏度高,检出限低2选择性好3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易于实现自动化4相对误差较大5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6能进行无损分析7组合能力适应性强,能在线分析仪器分析方法的评价指标:1.精密度2.准确度3.选择性4.灵敏度5.检出限6.标准曲线仪器分析应用领域:1社会:体育(兴奋剂)、生活产品质量(鱼新鲜度、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量)、环境质量

3、(污染实时检测)、法庭化学(DNA技术,物证)2化学:新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分子层次上的分析方法;3生命科学:DNA测序;活体检测;4环境科学:环境监测;污染物分析;5材料科学:新材料,结构与性能;6药物:天然药物的有效成分与结构,构效关系研究;7外层空间探索:微型、高效、自动、智能化仪器研制。仪器分析发展趋势:1引进当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革新原有仪器分析方法,开发新仪器分析方法2分析仪器实现小型化、自动化、数学化和计算机化3发挥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长,实现不同仪器分析方法的联用。如气-质谱联用4各学科互相渗透,与各学科所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紧密结合,促进仪器分析的

4、发展5仪器分析的发展,可为新理论、新技术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研究手段,推动其飞速发展光学分析法:以物质的光学性质为基础建立的分析方法物质对光的吸收:当光与物质接触时,某些频率的光被选择性吸收并使其强度减弱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1.光的吸收、发射2.光的透射、散射和折射3.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分子吸光分析法:基于物质分子对光的选择性吸收而建立的分析方法。它包括比色法和分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子吸光分析法:1.比色法(基于比较待测溶液颜色的分子吸光分析法称为比色法,它分为目视比色和光电比色法)2.分子吸收光谱法(紫外吸收分光光度法、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3.分子

5、吸收光谱产生原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的特点:1灵敏度高(适于微量组分的测定,一般可测定10-6g级的物质)2准确度较高(其相对误差一般在1%~5%之内)3方法简便(操作容易、仪器设备简单、分析速度)4应用广泛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中价电子能级跃迁而产生的。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吸收紫外-可见光能量后,价电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电子跃迁的类型:1σ→σ﹡跃迁(需能量;吸收峰——远紫外区;饱和烃类做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时的溶剂)2n→σ﹡跃迁(含有n电子的杂原子(O、N、S)的饱和化合物;吸收峰——150~250nm的紫外区;k—102~103L•moL-1•cm-1;

6、中等强度吸收)3兀→兀﹡跃迁(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此种越迁;吸收峰——200nm附近;共轭体系吸收峰向长波长方向移动,200~700nm;强吸收;)4跃迁n→兀﹡(含有杂原子的双键不饱和有机物发生此种跃迁;吸收峰——200~400nm附近;弱吸收.)生色团:含有不饱和键,能吸收紫外,可见光产生兀→兀﹡或n→兀﹡跃迁的基团助色团:含有未成键电子,本身不产生吸收峰,但与生色团相连时,能使生色团吸收峰波长向长波长方向移动,吸收强度增强的杂原子基团吸收带:1R吸收带(由于n→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强度较弱,k﹤102L•moL-1•cm-1;吸收峰200~40

7、0nm之间)2k吸收带(共轭体系中兀→兀﹡跃迁产生的吸收带;吸收强度大,k﹥104L•moL-1•cm-1;吸收峰217~280nm之间)3B吸收带(由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兀→兀﹡跃迁与苯环振动重叠而产生的精细结构吸收带;k≈102L•moL-1•cm-1;吸收峰230~270nm)4E吸收带(由芳香族化合物的兀→兀﹡跃迁产生的,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吸收;E1强吸收k﹥104L•moL-1•cm-1吸收峰185nm;E2较强吸收k﹥103L•moL-1•cm-1吸收峰204nm)影响紫外一可见吸收光谱的因素:1共扼效应(分子中的共轭体系由于大兀键的形成,使各能级间能量差

8、减小,跃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