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53166
大小:173.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08-01
《清华无锡研究所技术介绍简单版-培训学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无锡清华高新技术研究所业务介绍一、研究所简介1.1成立背景与功能定位无锡清华高新技术研究所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在无锡市、惠山区和惠山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于2009年初在无锡惠山开发区成立的。以“技术研发、企业服务、项目孵化、人才驿站”为功能定位,依托深研院的科技人才资源、持续且有规模的经费投入,均衡考虑发展需求与资源条件,统筹规划、协调管理研究院在无锡的各项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逐步开展专业实验室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最终实现人才、设备、项目、市场本地化,凝聚稳定的企业合作群体,建立稳定的研发经费来源,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良性运作。同时研究所也是江苏数字信息产业园的技术支撑体系,还是无锡区
2、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园区建设整体要求协调推进工作,既要服务于开发区的发展建设,又要服务于园区各类企业的技术需求,更要服务于无锡乃至江苏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在惠山新城这片年轻却富有活力的沃土上充分开展“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 为当地科技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2科研环境研究所由专业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合作研发机构三类基本研发单元组成,并建有2个无锡市级技术平台即:“无锡市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公共服务平台”、“无锡清华高新技术研究所传感网研究中心”。研究所技术研发中心专业实验室企业合作机构数字电视技术研发中心数字电视测试中心移动通信技术研发中
3、心高清数字生活技术研发中心智能传感网研究中心工程仿真与分析实验室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实验室等离子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过增元院士团队工作站回转支承联合研发中心企业物联网技术应用中心等离子抛光技术研发中心<组织结构图>目前研究所现有路测仪、数据处理服务器、光源光色电综合测试系统、光源光衰老化测试系统、光源光度分布测试系统、EMC电磁兼容传导干扰测试系统、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等精密仪器设备,并与长三角地区的许多著名大学、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型企业有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在资源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了资源共享。1.3科研团队 1.3.1研究所科研团队所长:胡事民 博士,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教育部长
4、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和副秘书长、中国工业与应用学会几何设计与计算专业委员会主任,2006年担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副所长:王德保,清华大学副教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无锡源清高新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法定代表人; 所长助理:徐鹤霖 ,高级工程师、无锡源清高新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科技委员会主任:张冠忠,清华大学教授。 1.3.2实验室科研团队 传感网研究中心主任:张超博士,传感器专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副理事长; 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实验室主任:张冠忠,清华大学教
5、授、研究所科技委员会主任; 工程仿真与分析实验室主任:张纯禹博士,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主任研究员; 等离子技术与应用实验室主任:徐鹤霖,高级工程师,研究所所长助理、常务副总经理。1.4、成果与展望研究所自落户无锡以来,积极主动联系当地政府、企业,结合实际需求,先后建立起过增元院士团队工作站、企业合作研发中心、风光电互补示范工程、传感网研究中心、惠山智能交通示范工程、智能家居展示厅等政产学研特色项目,充分发挥了科研院所的技术引领作用,因此研究所荣获了“2010年无锡市惠山区政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称号,得到了区政府对研究所政产学研合作工作的充分肯定,是对研究所着力提高区域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6、、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所做贡献的褒奖。今后,研究所将再接再厉,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做强产业前沿核心技术,逐步扩大在行业中的影响与主导力量。相信研究所在清华大学以及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的指导下,研究所全体成员将整装待发,秉持拓荒者的那份执着和坚韧态度,既要继承清华大学对学术严谨求实的传统,又要沿袭深研院在市场开拓上的主动创新,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深研院以及惠山开发区又一张亮丽的名片,会在长三角这片肥沃土地上生根发芽,枝繁叶茂!下面简要地介绍一下研究所的四个模块——通称为实验室即智能传感网研究中心(传感网实验室)、清洁能源与新材料实验室、工程仿真与分析实验室、等离子技
7、术与应用实验室。一、智能传感网研究中心2.1领军人物:主任:张超博士,传感器专家,研究员,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院长助理、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光机电与先进制造研究所所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传感器分会副理事长;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后,先后在德国、美国等世界知名大学及科研机构从事压电材料、声波理论和生物化学传感器研究达12年,取得了一系列国际领先的重要科研成果。发表五十多篇学术论文,并被SCI收录12篇、EI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