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51731
大小:695.5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18-08-01
《衢州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分方案文本衢州市环境保护局浙江环科环境咨询有限公司二〇一七年十一月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一节指导思想1第二节工作计划与目标1第三节划定原则2第四节划定依据3第五节技术路线5第六节术语和定义7第二章划定方案9第七节总体定位9第八节主要生态保护功能类型10第九节划定方法10第十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结果11第十一节生态保护红线管控措施和正面清单16第十二节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管理21附表: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汇总表23附图:衢州市区环境功能区划图25附图: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对照图26附图:衢州
2、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图27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第一章总则第一节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之路,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和维护生态功能为主线,按照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的要求和
3、“科学划定、切实落地,坚守底线、严格保护,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的基本原则,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全面保护我市生态环境,切实维护我市生态安全,在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上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努力建设美丽衢州,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障。第二节工作计划与目标——2017年9月10日前,完成《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含文本、图件、登记表、台账数据库、技术报告以及剔除和增补红线区的依据)
4、。经省技术组审核通过后,10月底前由市政府上报省人民政府,按照国家规定程序报批发布实施。·22·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到2019年,完成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的勘界定标,市区生态空间得到优化和有效保护,生态功能保持稳定。——到2030年,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布局进一步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效实施,受损生态系统全面恢复,生态功能显著提升,形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体系,生态安全得到全面保障。第三节划定原则(一)科学性原则以构建衢州市区生态安全格局为目标,采取定量评估与定性判定相结合的
5、方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下简称生态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识别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并落实到国土空间,确保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合理、落地准确、边界清晰。(二)整体性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生态整体性和系统性,结合山脉、河流、地貌单元、植被等自然边界以及生态廊道的连通性,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应划尽划,避免生态环境破碎化,加强跨区域间生态保护红线的有序衔接。(三)协调性原则建立协调有序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机制,强化部门联动,上下结合,与浙江省主体
6、功能区规划、衢州市环境功能区划、衢州市·22·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及衢州城市总体规划、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充分衔接,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四)动态性原则根据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保护能力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需要,生态保护红线布局应不断优化和完善,面积只增不减。第四节划定依据(一)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
7、04年8月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修订)(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年1月)(7)《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2011年8月)(8)《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06年12月)(9)《浙江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2012年1月)(10)《浙江省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2011年7月)(二)技术标准(1)《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环办生态〔2017〕48号)(2
8、)《浙江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2017年)·22·衢州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4)《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GB/T12343)》(5)《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6)《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2007)》(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8)《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9)《基础地理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