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

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

ID:15134323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_第1页
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_第2页
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_第3页
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_第4页
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规范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若干问题的管见【关键词】规范化;中医内科;疾病名称1949年以来,国内众多专家对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规范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中医内科学》教材从第1版到第7版,其内容不断更新,质量也不断提高。特别是《中医病证诊疗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简称《国家标准》)、《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简称《国标配套》)、《中医内科疾病名称规范研究》(简称《中内规范》)的相继出台,对促进中医内科疾病名称的规范、促进中医的国际交流,以及对指导中医内科临床、科研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比较上述几个标准,笔者也发现其中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

2、现在概念上欠清楚、疾病名称重复、阐述不一致等方面,现就有关问题阐述如下。  1关于心动悸  心动悸源于《伤寒论》太阳病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国家标准》谓是由诸种原因使心脏气机紊乱,心动异常,以阵发心悸、胸闷气短为主要表现的心系疾病;《国标配套》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概念很广,按其发生的原理分为:①9冲动形成异常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过速、逸博、期前收缩、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心房、心室扑动、颤动等;②冲动传导异常所致的窦房传导阻滞、房内和房室传导阻滞、束支或分支传导阻滞等。按其心跳快慢又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上

3、,心律失常患者或呈阵发性,或呈持续性,或有心悸症状,或心悸不明显,或根本无症状。因此,单以阵发性心悸来概括“心动悸”,未免失之偏颇。  临床实践中,心悸患者的脉搏可显示正常、过缓、过速、不齐等不同节律,治法各异。基于《伤寒论》中脉结代与心动悸之间的相关性,笔者认为,将“心动悸”一病化解为“结代脉证、迟脉证、疾数促脉证”,这样,既可以克服“心动悸”的局限性,又切合临床实际;既充实了中医内科的疾病谱,又较易为临床医生所接受,可谓一举两得。  2关于骨痹与顽痹  《国家标准》有骨痹、顽痹两种疾病,病因均与风寒湿邪久羁、年老体弱有关,病机均与骨失所养有关,其不同点为后者有“

4、劳累损伤”,两者所描述的症状也大体相同。分类上,骨痹则单独成章,而顽痹则分为项痹、肩痹、腰痹、膝痹、足跟痹等。《国标配套》称骨痹常见于西医学所指的退行性骨关节病。顽痹见于方药中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为痹证中实证的5个证型之一,实际是指风寒湿三气杂至而成的“痹证”9。严格地讲,痹证本身就是一个病程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顽症,因此,在痹证分类中再分出一个顽痹实属多余。《国家标准》顽痹分类中的项痹、腰痹、膝痹、足跟痹,在《国标配套》中分别称相当于西医的颈椎综合征、腰椎骨质增生、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跟骨骨刺等疾病,如此看来,《国家标准》混淆了骨痹、顽痹的概念。确切地讲

5、,顽痹指《国家标准》中“三痹”久治不愈者;骨痹是一个总称,而项痹、腰痹、膝痹、足跟痹则属于骨痹的几个类型。  3关于肺热病与风温肺热病  肺热病见于《素问·刺热论》,风温肺热病见于《中国医药学报》1986年第3期。此两病在《中内规范》中首选文献均引自《素问·刺热论》“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太息……”;《中内规范》又引用了《伤寒论》之“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从名称上看,肺热病源于《素问》;风温病源于《伤寒论》,是伤寒论中温病误治的一种变证。应该说明的是,《伤寒论》的“风温”与温病学的“风温”9是名同实异

6、的两个不同概念。《中内规范》称肺热病见恶寒身热、咳喘、胸痛;风温肺热病症见发热、咳嗽、咯痰、口干渴,可以说是大同小异,唯肺热病的病情较风温肺热病为重。肺热病、风温肺热病两者的X线检查、末梢血象也大同小异。两病的中西医病名粗略对应《中内规范》,称肺热病可见于急性气管炎、肺部感染等,风温肺热病多于西医的急性肺炎、支气管炎等,其基本内容也大致相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急诊学》中的风温肺热病引证的《内经》原文与前者相同,但对风温的引证原文则是陈平伯的《外感温病篇》“风温为病,春月与冬月居多,或恶风、必身热咳嗽、烦渴”。看来,《中内规范》与《中医急诊学》对“风温”

7、的认识完全不同。由此可以这样理解,风温与肺热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原因就在于两者除了引用的肺热病文献相同外,又各自引用了不同的“风温”文献作为自己的立论依据,最后把风温与肺热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概念——风温肺热病。  《国家标准》载肺热病,未见风温肺热病,但在《国标配套》中谓肺热病有称“风温肺病”、“风温肺热病”、“肺炎”、“肺炎喘咳”者。如此看来,肺热病、风温肺热病应该是一个概念。《中内规范》将其分为两个疾病就没有必要了。9  就临床而言,《中内规范》中除了肺热病的咳喘、胸痛与风温肺热病的咳嗽、咯痰显示出轻重程度差异外,其他症状大体相同。在临床分类及中西医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