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3017
大小:376.00 KB
页数:56页
时间:2017-11-12
《第四章 产业组织 策略性行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21年6月17日1第四章产业组织:策略性行为4.1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4.2限制性定价4.3掠夺性定价4.4产品选择与成本4.5企业并购4.6研发与创新4.7合作策略性行为4.1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一、新产业组织与策略性行为迄今为止,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它主要包括以市场结构为核心内容(S-C-P范式)的哈佛学派和以市场行为(主要体现为完全信息下的价格行为)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芝加哥学派;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新的研究方法引入而出现的新产业组织理论,它的研究焦点是策略性行为(以不完全信息为前提)。二、策略性行为的含义所谓的
2、策略性行为,是指一厂商影响市场环境进而影响竞争对手的预期,使竞争对手在预期的基础上做出对自己有利决策的行为。三、策略性行为的适用范围策略性行为,一般适用于寡占或垄断的市场。四、策略性行为的分类(一)按厂商的合作态度分类1、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厂商旨在通过协调产业内其他厂商的行动,限制竞争性行为的发生,从而达到产业中全体厂商均能获利的策略行为。2、非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厂商旨在通过降低竞争对手的利润(或预期利润)为手段,来达到限制竞争、获取自身利益最大化目的的策略行为。2021年6月17日5(二)按行为调整和作用时间分类价格产品选择产能调整企业边界调整研发与创新短期策略行为中期策略行为长期策略行
3、为4.2限制性定价一、限制性定价的含义限制性定价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指老厂商将其价格和产出定在某一水平,以至新厂商闯入市场后发现所剩下的需求不足以使它盈利,从而产生阻止新厂商进入的效果,则此时这家老厂商就运用了限制定价策略。两种不同理解:静态限制定价、动态限制定价二、静态限制性定价(一)静态限制性定价的含义1、贝恩:在位厂商索取能够完全遏制潜在厂商进入的最高价格,称静态限制定价或遏制进入定价。2、静态限制定价基于索罗斯——拉比尼假定(Sylos-LabiniPostulate),认为潜在的进入者相信新厂商进入后,在位厂商不会改变产量,从而进入发生后行业的总产量是他的产量与在位厂商现行产
4、量之和,超过需求的产量将导致价格下降。这样,在位厂商为了达到遏制进入的目的,会调整他的产量水平及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潜在厂商进入的诱因。3、不同观点:新厂商进入后,老厂商继续生产原有产量的决策是违背利润最大化目标的。(二)静态限制性定价成功实施的条件老厂商必须让新厂商相信他将维持原产量不变。(例如,建立只能生产原产量的生产设施,或采取只能生产原产量的固定生产技术)。二、动态限制性定价(一)在位主导厂商的两难境地如果选择高位定价,虽可获得短期的高利润,但会诱导潜在厂商加速进入,使其失去现有的市场地位。如果选择低价阻拦,虽然可维持现有的市场地位,但与利润极大化的目标相悖。(二)动态限制性定
5、价的含义卡米恩和施瓦茨:在位厂商通过跨时期利润现值之和最大化的价格策略以减少或消除潜在厂商的进入,称动态限制定价。该价格通常低于短期垄断价格,高于遏制进入定价。(三)主导厂商模型(自由、即时进入)假设前提:在位的主导厂商不是单纯为了阻止从属厂商的扩展或进入而设定价格,相反,在拥有主导厂商的市场结构中,主导厂商将根据自己利润最大化条件来确定价格,而从属厂商则像完全竞争者那样,被动地接受主导厂商制定的价格,并由此决定它们各自的利润最大化产量。但是,由于从属厂商的存在,主导厂商为了使其长期利润最大化,也必须考虑到从属厂商的产量是怎样取决于它所制定的价格的。由此可见,从属厂商的产出决策可以限制主导厂商
6、的市场力量。结论:如果有大量接受价格的厂商能够自由、即时地进入行业,并且它们的生产成本并不比主导厂商的成本高出多少,主导厂商就不能索取比完全竞争高出太多的价格。即使没有从属厂商们进入市场,它们可能的进入威胁也会使主导厂商的价格比垄断厂商定得要低。(四)团结进入模型(主导厂商模型的一种类型)前提:结团进入模型假定全部潜在跟随厂商在经过一定的时滞后,同时进入市场。结论:主导厂商此时的对策通常是将价格定在短期垄断价格水平之下、能完全阻止进入的价格之上。(五)连续进入模型(主导厂商模型的一种类型)前提:连续进入模型假定潜在跟随厂商是随着时间逐次进入市场的。结论:主导厂商此时的对策通常是先制订一个高价,
7、然后随着跟随厂商的进入逐渐降低价格。三、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不完全信息表现在:在位厂商和潜在进入厂商都不了解对方的成本等信息。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的限制性定价模型——前提:(1)进入者知道自己的成本函数;(2)在位厂商成本与进入者成本无关。结论:由于进入者不知道在位者的生产成本类型,在位者试图利用限制性定价手段向进入者显示自己是个低成本的厂商,以区别于高成本厂商,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是无利可图的。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