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28326
大小:133.50 KB
页数:58页
时间:2018-08-01
《山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目 录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总体目标 二、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一)加强行政能力建设 (二)发挥政府诚信建设示范作用 (三)加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诚信管理和教育 三、推进商务诚信建设 (一)生产领域信用建设 (二)流通领域信用建设 (三)金融领域信用建设 (四)税务领域信用建设 (五)价格领域信用建设 (六)工程建设领域信用建设 (七)政府采购领域信用建设 (八)招标投标领域信用建设 (九)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 (十)电子商务领域信用建设 (十一)统计领域信用建设 (
2、十二)中介服务业信用建设 (十三)会展、广告领域信用建设 (十四)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 四、推进社会诚信建设 (一)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领域信用建设 (二)社会保障领域信用建设 (三)劳动用工领域信用建设 (四)教育、科研领域信用建设 (五)文化、体育、旅游领域信用建设 (六)知识产权领域信用建设 (七)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领域信用建设 (八)社会组织诚信建设 (九)自然人信用建设 (十)互联网应用及服务领域信用建设 五、推进司法公信建设 (一)法院公信建设 (二)检察公信建设 (三)公共安全领域公信建设 (四)司法行政系统公信建设 (五)司法执法和从业人
3、员信用建设 六、信用建设重点工程 (一)政务信息公开工程 (二)信用示范市、县(市、区)建设工程 (三)区域信用建设合作示范工程 (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五)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程 (六)信用人才培养工程 (七)“信用山东”文化品牌创建工程 七、建立保障支撑体系 (一)加强诚信教育与诚信文化建设 1.普及诚信教育 2.加强诚信文化建设 3.培养信用人才队伍 (二)加快建立覆盖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1.行业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2.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建设 3.征信系统建设 4.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机制 1
4、.建立健全信用法规和制度体系 2.推进社会信用标准体系和规范建设 3.构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4.保护信用信息主体权益5.强化信用信息安全管理 (四)培育和规范信用服务市场 1.培育信用服务产业 2.规范信用服务市场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2.加大政策扶持 3.强化责任落实山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 为加快推进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根据国务院《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央部署,围绕打造“信用山东”,以健全信
5、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基础,以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推进诚信文化建设、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为重点,以推进行业信用建设、地方信用建设和信用服务市场发展为支撑,切实提高全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进程中走在前列,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 (二)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充分发挥政府规划、引导、推动和示范作用,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健全法规和标准,促进信用信息共享,培育和监管信用服务市场。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鼓励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社会信
6、用体系建设。———健全法制,有序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信用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依法规范信用服务行为和市场秩序,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用主体的合法权益,确保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按照“先基础信息后行为信息,先机构信息后个人信息,先独立运行后联合运作”的步骤,统筹规划、分类指导,有重点、分阶段地组织实施。 ———重点突破,强化应用。选择基础较好、代表性强的行业和市县先行先试,取得经验逐步推广。推动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本地区、本行业的信用信息系统。推动建成全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部门、行业和地区间信用信息数据的互联互通。健全社会信用奖惩联动机制,积极推广信用信息和
7、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营造诚实、自律、守信、互信的社会信用环境。 (三)总体目标。 以四年初见成效、六年基本完善为总体目标,2015年至2018年为基础建设阶段,2019年至2020年为完善提升阶段,逐步提高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水平。 到2018年,全省信用法规制度和信用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山东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框架基本建成,重点区域、重点行业信用合作初见成效,信用服务市场发展初具规模,部门和行业间联合奖惩机制初步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