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

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

ID:15126456

大小:42.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1

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_第1页
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_第2页
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_第3页
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_第4页
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社区_城市性_网络_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 广东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 社区、城市性、网络———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张应祥[提 要]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研究长期以来围绕着城市性与城市社区问题而展开,存在着社区消失论和社区幸存论的争论。以齐美尔、沃斯等为代表的城市性理论和实证研究勾画出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片面化和表面化,人际关系疏远及城市人孤独等特征,并因此宣称城市社区消失论。以城市性亚文化理论及相关实证研究为代表的社区幸存论则认为城市社会仍存在丰富而充满活力的首属关系,城市居民仍然生活在有意义的社会团体中。社会网络分析视角将城市社区

2、问题研究重新回归到人际关系这个本质问题上,认为现代城市社会社区已经表现出新的形式和模式,提出了社区解放论。[关键词]社区 城市性 网络 城市社会人际关系[中图分类号]C9121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114X(2006)05-0183-06一、城市与社区之间的紧张:问题的提出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村社区中的人们守望相助、关系密切,相互之间的人际关系富有人情味,家庭、邻里、亲属等首属关系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居住在同一地方的人们有很强的集体认同和共同体感,人们的地域团结感、忠诚感很强①。可以说,社区是传统社会

3、人际关系的聚集地,是各种亲密关系的载体,是社会整合及社会认同的基础,是维系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础。但是,伴随工业革命而出现的城市化浪潮,城市社会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和社会互动模式,表现出与传统农村社区人际关系完全不一样的特征来。尤其是在18、19世纪,城市化带来的社会人际关系冷漠、个人主义膨胀、各种犯罪和失范行为普遍、道德沦丧等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恐惧与担忧,在大众想象和社会理论中城市日益被认为破坏了道德价值和削弱了社会联系。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少社会学家开始担忧城市社区问题。所谓城市社区问题,就是大规模的社会系统

4、变迁是如何影响包含其中的小规模社会结构及人际关系的内容,更具体来讲就是,工业化、城市化、科层化、社会大规模分工等社会变迁对城市社会人际关系内容及其组织的影响如何②。381在这方面,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腾尼斯(FerdinandTnnies)做了奠基性的思考工作。他于1887年出版的《GemeinschafundGesellschaft》(《社区与社会》)一书其主要内容就是探讨城市化变迁对社会人际关系带来的影响和变化。在该书中,他提出了“社区”和“社会”这对概念,以描述和比较传统农业社会和现代城市社会这两种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

5、系特征。腾尼斯认为,社区是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人际关系支配一切,把人们联结起来的是具有共同利益、共同目标、共同语言和传统以及共同善恶观念的家庭和邻里等自然社会纽带,人们一般都与家族和部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他们中间存在着“我们”和“我们的”意识。由于建立在传统的和自然的感情纽带基础上,社区人际关系是亲密无间的,人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融洽性,具有共同的是非观,道德观念比较一致,对内真诚友善,对外则有一定的排外性。而以现代城市社会为特征的“社会”则是基于理性意愿而成的社会结合,是法律和理性支配着一切,传统习俗

6、和情感的作用变得软弱无力,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等“自然”的社会联系日趋消退,人们丧失了共同的类意识,在这里,人们根本不相信什么共同利益,家庭和邻里的纽带也没有什么意义,生活的特点是肆无忌惮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在“社会”中,人们彼此生疏和冷漠,互不关心,甚至怀有敌意。腾尼斯有关社区与社会对立的看法代表了19世纪人们对城市社会人际关系与农村社区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判断,即怀恋和赞美乡村社区田园诗般生活的人际关系,而对城市社会人际关系则普遍持批判的态度,城市与社区之间的紧张对立关系也由此而形成,并为后来城市社会学家研究城市社会

7、人际关系提供了争论的基础和目标。在随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城市社会学家在研究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的时候,都无法回避城市社区问题,都在有意或无意地为回答这一问题而作斗争。二、城市性:社区消失还是社区幸存城市性代表了这样一种基本假设,即城市背景和城市环境将催生出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新的人格心理、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因此,城市性视角更多地是探讨城市背景与城市环境是如何影响到城市社会人际关系及其特征的。这方面的理论代表以乔治?齐美尔(GeorgSimmel)和路易斯?沃思(LouisWirth)为代表。齐美尔是最早系统地探究城市背景及城市

8、环境对城市社会人际关系影响的社会学家。他将城市背景及城市环境概念化为人口规模、社会心理环境刺激强度、社会分工、货币经济与理性等几个方面,以此来论证城市背景和城市环境对城市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具体来讲就是:第一,城市大规模人口减少了人际交往的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