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

ID:15113368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1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_第1页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_第2页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_第3页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_第4页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β内啡肽与中医“脾”的关系【摘要】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β内啡肽与中医脾虚证在许多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两者之间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中医脾的本质,为进行中医五脏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关键词】β内啡肽;脾;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综述  Abstract:There’smanycloserelationsbetweenβendorphininnerveendocrineimmunenetandTCMspleendeficiency;tostrengthentheirstudyishelpfultoe

2、xposingTCMnature,offeringnewthoughtandmethodforresearchingTCM5organsnature,andtofurtherdevelopmentofcombinationofTCMandWM.  Keywords:βendorphin;spleen;nerveendocrineimmunenet;review5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学说是Basedovsky1977年提出的[1]。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可以共用细胞因子、肽类激素和神经递质,

3、并且它们之间产生了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机体各个系统虽有独特的生理功能,但皆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支配,这与中医理论提倡的整体观念不谋而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医理论提供了现代医学证据[23]。脾胃为脏象学说的核心,从脾虚入手进行脾本质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西医结合证本质研究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临床脾虚证诊断标准的规范化和实验性脾虚模型的建立,有关脾虚证本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致认为:“脾”是以消化为主的多系统、多功能的综合单位,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功能均有密切联系。脾虚证则主要是以

4、消化系统为主的多系统、多器官的功能低下,与相关的NEI网络的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4]。脑肠肽是具有特殊生物作用的活性物质,双重分布于胃肠道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肽类激素,对神经系统和胃肠道调节起着重要作用,具有调节胃肠运动、分泌、吸收等复杂功能。β内啡肽(βEP)是重要的脑肠肽,属鸦片肽的一种,广泛存在于胃肠道及丘脑垂体中,不仅存在于内分泌和旁分泌细胞,发挥激素和局部介质作用,也存在于内源性和外源性神经元,起到神经递质的作用,对胃肠功能的调整发挥作用:具有刺激胃酸和十二指肠近段HCO3分泌,保护胃肠黏膜细胞分泌,

5、影响胃肠运动等作用,与中医的“脾主运化”功能密切相关。另外,βEP参与摄食调控,具有促食欲的作用,认为与中医学的“脾开窍于口”关系密切[5]。中医“脾之为卫”、“四季脾旺不受邪”5等论点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密切联系。脾虚证免疫失衡主要以非特异免疫功能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为主,而体液免疫功能研究仍存在较大分歧。脾虚证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低下和自然杀伤细胞活性降低;T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转化率、T淋巴细胞亚群等细胞免疫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并且CD+4T细胞减少、CD+8T细胞升高及CD+4T/CD+8T比值下降是脾虚时最基

6、本的病理改变;还有红细胞免疫受累,免疫复合物清除异常,终致红细胞免疫功能减弱[6]。胃肠道富含肽能神经和淋巴细胞,肽类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消化系统中尤有特殊的意义。在众多的生物活性肽中βEP已被公认为具有较强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肽之一,它参与机体的细胞免疫,表现为对免疫的双重调节作用。βEP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内源性βEP有很强的免疫抑制功能。但是,有体外实验表明,βEP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功能,如促进T细胞分化、NK细胞活性等。吕琳等[7]研究发现脾虚大鼠外周循环血浆、下丘脑和垂体内β

7、EP的含量降低,而胃窦和小肠组织βEP水平则升高,脾虚大鼠脑肠轴βEP水平与血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相关,而且网络内不同部位βEP的水平与上述免疫功能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有差异。而对脑肠轴βEP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是治疗脾虚证的作用机理之一。综上所述,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中的βEP与脾虚证有着密切的联系,βEP可能是中药和针灸等治疗脾虚证的一个作用靶点,加强βEP与“脾”5的关系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中医脾的本质,为进行中医五脏本质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中西医结合的进一步发展。【参考

8、文献】  [1]BasedovskyHo,SorkinE.Networkofimmuneneurodocrineinterations[J].ChinExpImmunol,1977,27(1):112.  [2]刘晋平,李慧吉.试论中西医理论结合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5,22(2):139140.  [3]卓勤,金敬善,邓新荣.中医脾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