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朱元璋和他的穷朋友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他以前的一个穷朋友从乡下赶来皇宫求见。一见面,他就直通通地说:“朱老弟!还记得吗?从前,你我都替人家看牛。有一天,我们在芦花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还没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子都打破了,撒下一地的豆子,汤都泼在泥地里。你只顾从地下满把的抓豆子吃,却不小心连红草叶子也送进嘴里。叶子梗在喉咙,苦得你哭笑不得。还是我出的主意,叫你用青菜叶子带到肚子里去……”朱元璋嫌他太不顾全体面,等不得听完就连声大叫:“推出去斩了!推出去斩了!”后来,这件事让另外一个穷朋友知道了
2、,心想这个老兄也太莽撞了。于是,他心生一计,信心十足地去见朱元璋。行过大礼,这个人便说:“我皇万岁万万岁!当年微臣随驾扫荡芦州府,打破罐州城,汤元帅在逃,拿住了豆将军,红孩儿挡关,多亏了菜将军。”朱元璋一听,不禁大笑,他认出了眼前的这个人是孩提时的朋友,心中更为此人巧妙地暗示他们小时候在一起玩耍的事而高兴,于是让他做了御林军总管,留在了自己的身边。该来的怎么还没有来?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我又没说他们俩!某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一个客人没有到。闹笑话的原因,说话不得体,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一
3、、称谓语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1)亲属称谓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等(2)社交称谓职务:省长、校长、院长等;职业:医生、老师、律师、教练等包括军衔、职称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3)敬语和谦语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应使用谦称和敬称,应该尽量贬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
4、敬及客气等。敬语只能用于称对方,谦词只能用于称呼己方。师生共同归纳,增加积累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家里的意思。)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如家父、家母、家叔、家兄等;(1)“家大舍小令外人”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2)称自己为“在下、鄙人、小弟、属下、老朽等”,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敝岳、贱内、小儿等表示谦逊。(3)对他人的尊称有尊夫人、尊翁、尊府以及()君、()公、()老等”。一、尊称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
5、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称所用的词叫做敬辞。一般有:(一)单音节词常用“汝、尔、子、公、君”等。(二)双音节词一般的尊称用“先生、吾子”等;也可用对方所在的处所或手下的人来代表对方,常用的有“足下、阁下、执事、左右”等;还有用官职身份尊称对方的,如“大夫、将军、公子”等。(三)一般是双音节词,前一个为形容词,后一个为与人物有关的名词。常见的有: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贤:贤弟、贤妻;仁:仁兄、仁弟;贵:贵体、贵姓、贵庚;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大:大礼、大作、大驾。二、谦称谦称,
6、表示谦虚的称呼。用来表示谦称的词叫做谦辞。可以分两种情况:(一)用某些名词来代替代词“我”,又可分以下四类:一类是用自己的姓或名表示;二类是用“臣、仆、某、小人”自称;三类是妇女往往用“妾、奴婢”等表示;四类是君主常用“寡人、不毂、孤”。例如:“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赤壁赋》)“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孟子·梁惠王上》)(二)用某些词语称呼与自己有关的人物。从修饰的词性来看,又可分为三种情况:1、用形容词来修饰,常见的有:愚:愚兄、愚弟、愚见、愚意敝:敝国、敝邑贱:贱躯、贱息、贱内小:小女、小儿、小号微
7、:微臣卑:卑职2、用动词来修饰,常见的有:窃:窃思、窃念、窃闻伏:伏惟、伏闻3、用名词来修饰,在别人面前谦称自己的家人,比自己年纪长的用“家”,比如:家兄、家父、家严、家母、家慈;在别人面前称呼比自己年纪小或辈分低的亲属用“舍”,比如:舍弟、舍侄。社交用语和交友称谓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请人勿送用“留步”;
8、麻烦别人说“打扰”;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国人常见十大语错公布“家父”排名第一《东南快报》12月29日报道: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昨天公布了2007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