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105516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1
《826例染色体产前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826例染色体产前诊断作者:干志峰方小武梁少霞王德刚赵婧【关键词】染色体产前诊断染色体异常可导致胎儿出生缺陷。目前中国有条件的地区普遍开展了染色体异常的产前筛查及产前诊断。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产前诊断的方法越来越完善,近年来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现对本院产前染色体诊断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对象与方法 1.对象:2006年8月~2009年8月来本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诊断的孕妇1826例。羊水穿刺713例,孕周15~23周;脐带血穿刺1113例,孕周21~36周。产前诊断者中符合唐氏筛查高风险占43.4%
2、(792/1826),高龄≥35岁占20.9%(381/1826),B超异常占14.7%(269/1826),不良孕产史占11.8%(215/1826),遗传家族史占3.6%(65/1826),其他占5.7%(104/1826)。孕妇年龄20~43岁,平均(29.6±5.6)岁。 2.羊水培养:将采集的羊水标本20ml分装于2支15ml尖底离心管,每支10ml,16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留下约0.57ml羊水,各加入5ml羊水完全培养液(美国CHANG培养液),接种于25ml培养瓶中,置37℃、5.
3、0%CO2环境中培养,6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克隆的生长情况。如果贴壁生长的细胞较密集、克隆较多,则将两瓶培养物的悬液倒入另1个新的培养瓶,在原瓶中各加入5ml新鲜培养液,将瓶底贴壁细胞用细胞刮匙刮起后,吸管吹打均匀后原瓶传代培养,令细胞更加均匀地贴壁生长。传代培养后1~2d,观察到细胞生长均匀旺盛,中期细胞较多时,用7号针头加入2滴秋水仙碱溶液(40g/L)3~4h后用细胞刮匙刮起细胞,转入15ml离心管,低渗、固定处理,制成细胞悬液。 3.脐血培养:备2瓶(每瓶5ml)1640培养液(湖南湘雅),分别接种0
4、.5ml脐血,置37℃培养72h后,用7号针头加入2滴秋水仙碱溶液(40g/L),2h后收获细胞,低渗、固定后制成细胞悬液。 4.制片分析:将收获的羊水、脐带血细胞悬液按常规滴片、烤片、胰蛋白酶消化后染色,显微镜下计数至少20个核型,分析3~5个中期核型,异常情况下加倍计数。 结果 1.异常核比例:羊水培养成功率为99.6%(710/713),异常核型检出比例7.5%(53/710);脐血培养成功率98.7%(1099/17113),异常核型检出比例7.6%(84/1099);异常核型总检出比例为7.6%(13
5、7/1809)。 2.异常核型类型:异常核型前3位为染色体异态性,非整倍体和染色体缺乏、倒位、重复等结构重排。异常核型及构成见表1表11826例产前诊断异常核型分析 说明:*19例21三体中包含2例罗氏易位型;**染色体异态性包括大Y、小Y;D和G组短臂长度变异;1、9、16号染色体长臂次缢痕变化;***平衡易位包括D、G组的罗伯逊易位 讨论 本文统计的1826例产前诊断样本中,染色体培养成功者检出异常核型137例,异常率为7.6%(137/1809)。除去57例染色体异态性,非整倍体是最重要的染色体异常占4
6、8.7%(39/80),与齐漫龙等[2]报道接近。此外还有超过50%(41/80)的各类染色体结构异常,这些结构异常中,不平衡易位、标记染色体、缺失等均可能引起胎儿严重畸形。近年来染色体异常快速诊断技术(rapidaneuploidydetection,RAD)发展迅速。RAD作为一种有效的快速产前诊断方法,其准确性和特异性已经得到大量证实。相对于核型分析所需的2~3周,RAD可以在采样2~37d内给出诊断报告,大大减轻患者等待诊断结果的焦虑[3]。近年来,关于RAD是否能作为核型分析的部分替代,存在着较多的争议。有
7、学者提出,如果产前诊断指征是唐氏筛查高风险或孕妇高龄,在B超提示无异常的情况下,可以只进行FQPCR或FISH诊断而并不一定要进行传统细胞学诊断[4,5],梁永昌等[6]经统计得出,在这种情况下,用RAD取代核型分析,大约0.4%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将会被漏诊。本文1826例产前诊断病例中,有64.2%(1173/1826)的指征为唐筛高风险或高龄,且B超未见异常(B超异常病例已另外统计),共检出有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33例(平衡易位、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染色体异态性被视为无临床意义的染色体异常),其中能被RAD
8、诊断出的13、18、21、X、Y染色体非整倍体25例,其余8例为各种类型的缺失、不平衡易位、标记染色体等,使用FQPCR或FISH将会漏诊。如果这部分患者用RAD来替代核型分析,将会发生8例漏诊,漏诊比例为0.7%(8/17173),略高于梁永昌等[6]的统计数据,显然,这种漏诊比例在临床上是无法接受的。因此,本研究认为,RAD仍然只能是传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