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78275
大小:208.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01
《作文的审题、构思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作文的审题、构思一、作文的审题有这样一个作文题,题目首先介绍了一名叫张进的同学的故事,然后说:“在你周围也会有张进那样既有长处、也有缺点的同学,请你以《我最了解他(她)》为题,把他(她)写出来。”要求:1、要适当穿插一些抒情和议论。2、不少于400字。 由于审题不周密,可能出现的跑题情况:严重跑题——写父母、老师;基本跑题——只写优点,未写缺点;一般跑题——没写出“了解”(与我的关系);“马大哈”式的跑题——没有抒情和议论、用第三人称写。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拿到文题之后,首先要有一个意识——一定不要跑题。包括文体、范围、人称、引伸意义、关联因素、字数、特殊要求等,都要紧密扣题。 扣题,
2、首先要分析题目规定了什么、没规定什么,规定的,你一定要“遵命”;如何看出规定的什么?1、分析题目的结构 纵观各地中考所出的作文题目,多数情况是一句或是一个词语。词与词的组合搭配决定于题目的意义。因此,分析题目的结构,弄清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有助于理解题目的要求。 一般来说,题目的中心词提示的是写作的对象,是作文的立足点,可以独立存在。而修饰、限制性词语是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词的,具有依附性,不能脱离中心词而独立存在。依附性并不说明它们不重要,没有它们,描写的对象便失去了代表性和特殊性,也就是说失去了特色。而描写对象的特色,正是作文时所应当刻意追求的。因此可以说,题目的中心词是作文的立足点,修饰
3、、限制性词语的着眼点。就上面两个题目来说,我们应当立足于写“事”,而要着眼于“先进人物”和“难忘”。2、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 仔细分析题目的关键性词语,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这对考生作的立意和确定体裁很有帮助,是一个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审题方法。 不过,有些时候给出的作文题目字数极少,甚至只有一个字。它们没有什么限制性的词语,比如《路》《灯光》《春天》等。这样的题目因为没有限制词语,看上去好写,但实际上稍不留意就会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对这类题目,考生在下笔之前,可以自己给它拟定几个关键词语,文章的中心意思就变得突出而明晰了。写起来自然就不容易跑题或漫无边际了。3、分析题目涉及的内容 在命题
4、作文中,判定作文体裁是至关重要的。文体不对,没有不跑题的。有些题目从字面上看很容易识别是何种体裁。但有时,所给的题目没有标示字,粗粗一看,很难判定它的体裁,这时就需要分析题目所涉及的内容。 一般来说,凡包含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的题目为记作文。当然作文题目字数有限,不可能同时涉及这些要素,但只要涉及其中两三项,它的文体基本上就可以确定了。 如果题目涉及的内容是有关观点、看法、关系等方面的,一般是议论文。而当题目涉及的内容是一种原理,一种方法,一种习俗,一个过程,一种实验,一条建议,一件物品时,则此题目多采用说明文体。总之,在审题时,不应当单纯从字面上理解题意,对
5、于它所涉及的内容也要细加分析。这样,不仅有利于判定作文体裁,也有助于作文的立意和选材。没规定的,就给了你一个自由“创造”的天地,一定要利用好。 以下一些文题,规定了什么?为了使作文写得生动、写得实在,你准备在题目规定之外写些什么? 《这次失败给我的启示》、《失败给我的启示》、《我的一次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一件小事》、《一件新鲜事》、《同年趣事》、《校园新曲》;《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路标》;二、作文的构思审清了题目,确立了深刻的主题,选取了新颖的题材,接下来就应该进一步地精巧构思。只有构思精巧得当,我们才能塑造出更好的艺术形象,表达更深刻的主题。 如何使自己的构思精巧呢?下
6、面我就介绍几种基本的方法?1.选择巧妙的表现角度 构思的精巧,常常表现在表现角度的巧妙。苏轼曾在诗中说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就是同一事物,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就会有不同的视觉效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是奇妙无穷。故作文时,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从常人不易想到的侧面甚至反面落笔,切入生活、表现生活,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的叔叔于勒》就是通过我,一个纯真的孩子的视角来观察我的父母、叔叔、整个社会,从而揭露了这个人与人之间只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冷酷社会。先看下面的文章。大 人 跻身于三室一厅的大单元之间真不是滋味。敞开门,瞧东家,瞅西家,皆是50平方的大面积
7、。唯独我——楼梯口,干瘪瘪地压缩于中间,且又悬空二楼,是上下必经的交通要道,愈加窄不可言。 可万没料到,我这几平方米的小口子竟成了二楼三家房主的必争之地,饱受青睐。这不,你瞧:左边角上是一列浩浩荡荡的酒瓶子仪仗队,显然这该归功于那家男户主的赫赫战绩。据称,这位男主人的酒史已达30年之久,口味又极高,好品瓶酒,“黄汤”一类的自是不在眼中。在30年的熏陶下,他的老伴不知不觉养成了“集瓶痹”,既不想贱卖更不愿舍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