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章节测试(含解析)要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开放五个口岸 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2.“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B.鸦片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D.义
2、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3.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4.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 ( )A.作者经历圆明园遭劫,是第一手史料B.夷人毁坏圆明园过程
3、中也有国人参与C.圆明园最终毁于某些中国人趁火打劫D.清政府尚未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95.中日甲午战争时,日本国内知识界的一般看法是“虽说战争的事实是日中两国之间引起的战争,然而寻其真因却是文明开化谋求进步与妨碍进步之战,决非两国间的战争”,即“文明和野蛮之战”“吾人的目的是惊醒支那,论定朝鲜战争是义战”。这些观点的本质是 ( )A.认定战争是推动文明的根源B.坚持认为战争可超越国家利益C.以狭隘地区观总结战争性质D.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视角主观化6.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
4、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 (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7.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8.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
5、”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C.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权9.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9②“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③“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④“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A.②③④①B.④①②③C.
6、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10.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经济B.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平等性11.《庚子诗鉴》记载,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残酷”。以上材料反映出 ( )A.洋教势力对中国民众的毒害B.东西文化碰撞中产生的误解C.义和团拳民深受传统
7、文化影响D.义和团运动中的盲目排外12.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以上材料说明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D.全面赞扬与肯定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