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57330
大小:29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01
《超外差调幅接收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华东交通大学设计论文超外差调幅接收机Error!Nobookmarknamegiven.一、摘要无线电广播的接收是由收音机实现的。收音机的接收天线收到空中的电波;调谐电路选中所需频率的信号;检波器将高频信号还原成声频信号(即解调);解调后得到的声频信号再经过放大获得足够的推动功率;最后经过电声转换还原出广播内容。可见,在无线电广播和接收过程中,无线电波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利用无线电波作为载波,对信号进行传递,可以用不同的装载方式。在无线电广播中可分为调幅制、调频制两种调制方式。目前调频式或调幅式收音机
2、,一般都采用超外差式,它具有灵敏度高、工作稳定、选择性好及失真度小等优点。我们要研究的是超外差式调幅收音机。关键词:超外差接收机中频放大混频二、调幅接收机的原理及电路图2.1超外差调幅接收机原理超外差式接收机主要由输入电路、混频电路、中放电路、检波电路、前置低频放大器、功率放大电路和喇叭或耳机组成。工作原理图如下:图1、超外差调幅接收机工作原理图超外差调幅接收机整机电路图:图2、超外差调幅接收机整机电路图9华东交通大学设计论文2.2无线电广播传输过程的解析由输入电路,即选择电路,或称调谐电路把空中许多无
3、线电广播电台发出的信号选择其中一个,送给混频电路。混频将输入信号的频率变为中频,但其幅值变化规律不改变。不管输入的高频信号的频率如何,混频后的频率是固定的,我国规定为465KHZ。中频放大器将中频调幅信号放大到检波器所要求的大小。由检波器将中频调幅信号所携带的音频信号取下来,送给前置放低频放大器。前置低频放大器将检波出来的音频信号进行电压放大。再由功率放大器将音频信号放大,放大到其功率能够推动扬声器或耳机的水平。由扬声器或耳机将音频电信号转变为声音。9华东交通大学设计论文Error!Nobookmark
4、namegiven.3.1方案的选择及其性能指标1、选择方案择中波晶体管超外差调幅接收机(不超过七只晶体管),其方框图如图1所示。图3、超外差接收机方框图2、主要性能指标频率范围:535~1065kHz中频频率:465kHz灵敏度:<1mV/m选择性:20lg>14dB输出功率:最大不失真功率≥100mW电源消耗:静态时,≤12mA,额定时约80Ma3.2电源电压的选择本接收机选用4.5v的电源电压。电源电压选得高,对于提高灵敏度和输出功率有利。3.3输入回路9华东交通大学设计论文接收机输入回路的任务是
5、接收广播电台发射的无线电波,并从中选择出所需电台信号。输入回路是由接收机内部的磁棒天线线圈与调台旋钮相连的可变电容CA构成的LC调谐电路,3.4变频级电路图5、变频电路原理图本机振荡和混频合起来称为变频电路。变频电路是以VTl为中心,它的作用是把通过输入调谐电路收到的不同频率电台信号(高频信号)变换成固定465KHz的中频信号。图6、混频示意图9华东交通大学设计论文图7、中频放大及检波电路示意图选频级输出的中频信号由V2的基极输入并进行放大,中放电路中的负载是中频变压器B4和谐振电容C。它们也是并联谐振
6、在中频465kHz。中频信号进行中频放大器放大以后,再送给检波以得到所需的音频信号,经功率放大输出,耦合到扬声器,还原为声音。四、接收机原理4.1混频电路因为中频比外来信号频率低且固定不变,中频放大器容易获得比较大的增益,从而提高收音机的灵敏度。在较低而又固定的中频上,还可以用较复杂的回路系统或滤波器进行选频。它们具有接近理想矩形的选择性曲线,因此有较高的邻道选择性。如果器件仅实现变频,振荡信号由其它器件产生则称之为混频器。4.2中频放大电路中频放大电路的任务是把变频得到的中频信号加以放大,然后送到检波
7、器检波。中频放大电路对超外差收音机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通频带等性能指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3鉴频电路实现调频信号解调的鉴频电路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调频-调幅调频变换型。这种类型是先通过线性网络把等幅调频波变换成振幅与调频波瞬时频率成正比的调幅调频波,9华东交通大学设计论文然后用振幅检波器进行振幅检波。第二类是相移乘法鉴频型。这种类型是将调频波经过移相电路变成调相调频波,其相位的变化正好与调频波瞬时频率的变化成线性关系,然后将调相调频波与原调频波进行相位比较,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出解调信号。因为相位比较器通
8、常用乘法器组成,所以称为相移乘法鉴频。第三类是脉冲均值型。这种类型是把调频信号通过过零比较器变换成重复频率与调频信号瞬时频率相等的单极性等幅脉冲序列,然后通过低通滤波器取出脉冲序列的平均值,这就恢复出与瞬时频率变化成正比的信号。五、分析故障和解决方案过程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我误解了本次课程的目的,本来以为是阐述一下组成就可以了,后来发现还要追根溯源,终于,在不懈的努力下,通过查资料和上网,把主要部分的原理彻底的做出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