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教学设计定

六国论教学设计定

ID:15055568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六国论教学设计定_第1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定_第2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定_第3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定_第4页
六国论教学设计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六国论教学设计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国论》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以史论政,借古讽今的写作目的,领会作者反对屈辱求和的、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思想;2、学习本文紧扣中心论点逐层论述的写作方法;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4、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教学方法]:串讲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  宋代有一位著名的散文家,其自比于贾谊,欧阳修称赞他的文章“精辩雄伟”,以为“贾谊、刘向不能过”。他的文风雄辩,与其两个儿子合称为“三苏”。有诗称“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

2、家。”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苏询(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散文名篇,散文园地独放的一枝奇葩《六国论》看看作者苏洵这位封建时代的进步知识分子又在借评论六国灭亡来阐述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二、解题1、论,是一种论说文体,“论者,议也。”六国论,即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2、作者简介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著名散文家。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苏洵二十七岁时,应试不中,便焚毁了过去所写的文章,发愤读书,潜心钻研,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遂通六经、百家之

3、说。终于形成自己文章的风格。他下笔顷刻数千言,语言晓畅,雄辩有力,苏洵十分关心政治,他的文章,大多针对时政有感而发。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带领儿子苏轼、苏辙到汴京(现在河南开封),以所著文章22篇(《几策》二篇、《权书》十篇、《衡论》十篇)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赏识这些文章,认为可以与贾谊、刘向的文章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他。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人竞相模仿。因此,苏洵将自己的文集命名为《嘉祐集》。苏洵精于散文,后人因其子苏轼,苏辙都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父子三人合称“三苏”,

4、并列入唐宋散文八大家。3.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北宋王朝,对内专制集权,对外卑躬屈膝,内忧外患,始终不绝。北宋初期,西、北方边患严重,自开国至英宗治年年间,宋和辽与西夏开战,败多胜少。军事上的软弱无能导致外交上的妥协投降,北宋为求苟安,年年割地纳贡。而这样沉重的负担,全落在百始头上。北宋统治者这种输币、纳贡求和的办法,与六国赂秦而求一夕安寝的政策是颇为相似的,国难当头,矛盾尖锐,所以苏洵写了《六国论》,以六国“破灭之道”来进行讽谏,希望北宋统治者改弦更张,勿蹈覆辙。三、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正音,并

5、提示学生注意朗读节奏。率赂秦耶(shuài)思厥先祖父(jué)暴霜露(pù)抱薪救火(xīn)与嬴而不助五国也(yǔ)燕赵之君(yān)洎牧(jì)以谗诛(chán)革灭殆尽(dài)2.学生依书下注释,粗通文意,有疑问的地方勾画出来课堂提问。四、研习课文          (一)研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疏通第一段字词句,教师补充(1)非兵不利:兵器,名词  (2)或曰:有的人   (3)六国互丧:交替,一个接一个地。  (4)率贿秦耶:一概,全都,副词。   (5)盖失强援,不能独完:盖,承接上

6、文,表示对原因的解释,副词。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完整地存在。(6)句式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故曰弊在赂秦也。:……….也。  表判断,固定用法,古文中称为判断句。2、理清思路,引导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1)提问:六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如何提出论点的?这种方式有何好处?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明确:“弊在贿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作者排除“兵”“战”原因,归结到“贿”字上。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贯全篇。(2)提问:明确中心论点后,作者从哪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的?  明确:一是从贿秦的国家说-

7、-------贿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二是从不贿秦的国家说--------不贿者以贿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3)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提出中心论点,总领全文,引发以下议论。(4)师生共同明确思路,试背第一段。作者先明确中心论点,然后从两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明确观点。                                                 贿秦力亏              板书:弊在赂秦  {                 }      故曰:弊在“赂” 

8、                                不贿者以贿者丧(二)研习第二自然段1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字音2、学生参照注解自译第二段注意下列加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1)其实百倍:他的实际数量。是两个单音节词,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其实”。(2)固不在战矣:本来、当然,副词。(3)思厥先祖父:泛指祖辈、父辈。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祖父”, 是两个单音节词(4)固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分,引申为分辨、清清楚楚的意思。(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