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余杰检索题录目录(维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检索时间〗2010-09-1910:46:51〖检索范围〗全部期刊〖起止年代〗1989-2010〖检索条件〗Writer=[余杰]〖检索结果〗检中68篇,选中68篇1/68【题 名】论当代文学批评的原创性焦虑【作 者】余杰【机 构】扬州大学文学院【刊 名】文艺评论.2010(2).-11-18【ISSN号】1003-5672【CN号】23-1059/I【馆藏号】81359X【关键词】当代文学批评原创性现代文学批评史焦虑相对独立批评理论批评实践西方理论【分类号】I206.7【文 摘】温儒敏先生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自序
2、中指出:“现代涉足批评的人很多,可是绝大部分都并非纯粹意义上的批评家,他们或者写过许多书评去解释作品,或者发表各种意见参与论争,却大都视批评为创作的附庸或论争的工具,真正把批评当做一项严肃的事业,一种相对独立的理论创造的,是极少数。”可见,现代批评家们并没有建立批评理论的自觉,而更注重批评实践。从他们所依据的理论资源来看,主要还是西方理论。鲜有“原创的”,2/68【题 名】月亮上的蝴蝶【作 者】余杰【机 构】不详【刊 名】社区.2010(14).-46-47【ISSN号】1671-0967【CN号】11-4666/D【馆
3、藏号】86339X【关键词】《月亮上的蝴蝶》当代作品余杰文学【分类号】I267【文 摘】“月亮上的蝴蝶”不是一首诗歌的名字,而是人们对一个女孩的爱称。3/68【题 名】从域外汉学看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基本路径【作 者】余杰【机 构】不详【刊 名】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59-60【ISSN号】1007-7030【CN号】32-1465/C【馆藏号】98542A【关键词】“走出去”中国文论基本路径汉学界中国古代文论【分类号】I206【文 摘】近些年来,域外汉学界对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尤其
4、是欧美汉学界运用多种方法研究,成果卓著。这为中国文论在域外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此,从总结这些成就与经验人手,探讨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基本路径就显得非常必要。在我看来,中国文论“走出去”的基本路径有以下几种情形。4/68【题 名】岁月的温情与锋芒--关于吴藕汀的《药窗诗话》【作 者】余杰【机 构】 【刊 名】广西文学.2005(5).-70-73【ISSN号】1002-7629【CN号】45-1045/I【馆藏号】80381X【关键词】【分类号】I218.67【文 摘】 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诗话"、"词话"等似乎
5、已是"古典化"的"贵族文体",早已绝迹于今世.所以,当我读到吴藕汀老人之<药窗诗话>时,不禁有一种"化石复活"之感.藕汀老人在书画、文学、经史子集诸多领域皆有不凡建树,却自甘淡泊,避居嘉兴,不赴都市凑热闹,不与世俗同沉浮.比之那些喜欢在电视上出风头的"文化老人",其高下若云泥立判.藕汀老人虽已年过九旬,仍如老顽童一般,对各种新知充满好奇之心.吾友许宏泉君云,藕汀老人无一日不读书、写作、作画,比好些年轻人还要勤奋.更可佩的是,老人通过种种渠道获取新信息,甚至对网络上的言论亦有相当的了解,若干见解与年轻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6、不约而同".……5/68【题 名】耶鲁与中国【作 者】余杰【机 构】 【刊 名】山花:上半月.2004(5).-74-77【ISSN号】0559-7218【CN号】52-1008/I【馆藏号】81349X【关键词】【分类号】I211【文 摘】 从纽约到纽黑文坐火车只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一路皆是郁郁苍苍的森林和小巧玲珑的村镇.纽黑文火车站精致而优雅,与我们出发时候的纽约中央火车站的庞大和嘈杂形成鲜明的对比.当我走出大厅的时候,任教于耶鲁大学东亚系的康正果先生早已在此等候. ……6/68【题 名】日本--一个"暧昧"的邻
7、居【作 者】余杰【机 构】 【刊 名】广西文学.2004(11).-68-70,53【ISSN号】1002-7629【CN号】45-1045/I【馆藏号】80381X【关键词】【分类号】I218.67【文 摘】 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日本依然是一道"迈不过去的门槛".虽然生活在城市的中国人几乎家家都有三五件日本生产的电器产品,但在网络上所表现出来的中国民众对日本的仇恨与愤怒,却远远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日本仍然是中国人心灵深处一道隐隐作痛的伤痕.……7/68【题 名】我们的皮肤和心灵都在饥渴之中【作 者】余杰【机 构
8、】 【刊 名】作品.2004(2).-61-63【ISSN号】1005-9385【CN号】44-1078/I【馆藏号】80036X【关键词】【分类号】I211【文 摘】 行为艺术家高氏兄弟创造了一件极具震撼力的艺术作品:他们组织了几百人来到黄河边上,让大家两人一组,随意组合,互相拥抱.他们把这件作品命名为<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