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抗震电子教案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

ID:15051167

大小:26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_第1页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_第2页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_第3页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_第4页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_第5页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_第6页
资源描述:

《桥梁抗震电子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桥梁抗震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学章、节或主题):§1.1地震概述§1.2地震基础知识§1.3地震波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时间第1周①教学基本要求:a、了解预防地震灾害的重要性b、掌握地震成因及有关概念c、掌握地震波的传播特点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1、基本内容:§1.1引言最近20年来,世界各国大多数强烈地震都发生在人口相对密集的城市中,地震使城市交通、通信网络中断,阻碍救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譬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M7.8级,伤亡24万人1994年,美国诺斯雷奇,M6.7级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M7.2级1999年,台湾集集大地震M7.6级(采用多媒体图片教学)(

2、一)抗震工程学人们要战胜地震灾害,就必须重视结构抗震的研究,不断总结震害经验,掌握抗震设计方法。将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学、施工技术等方面理论予以综合,旨在使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必须安全而产生的一门科学体系。(二)在本学科做出较大贡献的专家、学者1.同济大学名誉校长、院士李国豪教授1976年对唐山大地震进行了调查研究1977年主讲了“桥梁抗震分析”80年代,出版了《工程结构抗震动力学》90年代,建立了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桥梁抗震研究室2.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范立础教授培养出了更多的新生力量,对我国桥梁抗震的发展,桥梁抗震规范修订做出了贡献,出版了大量

3、学术专著和论文。3.叶爱君(女),博士,同济大学副教授,主讲桥梁抗震与抗风,桥梁工程等课程(三)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1.掌握抗震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技能,了解桥梁抗震设计一般规律;2.培养运用规范、标准,查阅技术资料的能力和抗震计算能力;3.了解抗震设计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势。§1.2地震基础知识一、地球构造(运用多媒体图片辅助教学)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Km的椭圆球体,由三层不同的体组成。(1)表面层:很薄的地壳,平均厚30~40Km(2)中间层:地幔,厚约2900Km(3)内层:地核,平均半径厚3500Km二、地震分类(一)按地震成因分类---天然地震包括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4、地震天然地震人工地震1.构造地震92%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3.陷落地震由于地下溶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二)按震源深浅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千米的称为浅源地震。全世界8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至300千米的称为中源地震。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千米以上的称为深源地震。§1.3地震波地震体波纵波(P波)横波(S波)波是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地方的岩石破裂产生的弹性波。纵波特点:周

5、期短,振幅小,波速快,200-1400m/s横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波速慢,100-800m/s瑞利波乐甫波面波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小结:一、地震按成因分类1.构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4.人工地震二、按震源深浅分类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面波比体波衰减慢、振幅大、周期长、传播远。建筑物破坏主要由面波造成。1、重点:地震及地震波的概念2、难点:地震波的传播特点讨论、思考题、作业:地震的分类、什么是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地震波的组成及特点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1)柳炳康,沈小璞.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武

6、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9.(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征求意见稿)(4)范立础编著.桥梁抗震.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实验课□练习课□其他□教学过程设计:复习:0分钟授新课:100分钟安排讨论0分钟布置作业0分钟教学方式(请打√):讲授√讨论□示教□指导□其他□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模型□实物□挂图□音像□其他□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2、教学内同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桥梁抗震课程教案授课题目(教

7、学章、节或主题):§1.4震级与烈度§1.5地震动课时安排2学时授课时间第2周①教学基本要求:a、掌握地震动的概念及特性b、掌握震级和烈度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c、了解基本烈度的应用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1.基本内容:§1.4震级与烈度一、地震震级1.定义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用M表示式中A表示标准地震仪距震中100km纪录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单位为微米。2.震级与能量的关系能量E的单位: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