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doc

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doc

ID:15046437

大小:25.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1

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doc_第1页
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doc_第2页
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及治理对策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我国对企业进行大规模清产核资过程中存在的国有资产损失严重的现状,从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自身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国有资产损失的主要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治理国有资产损失的对策。    近年来,国家各级国有资产监管部门对所监管的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清产核资,暴露出的问题可谓触目惊心,有的企业资产损失率竟然占到总资产的四成以上,这其中固然有企业经营多年,对正常的资产损失未及时处理,多年积累导致的,但反映出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自身多方面的问题尤其值得关注。    一、国有资产损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主管部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不力  (1)在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国有资产管理在探索中前进,国有资产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形成资产管理的漏洞甚至监管缺失,造成损失。  (2)部分地方监管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工作作风不严谨,管理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正确指导企业进行整改。同时,企业坏账处理、固定资产报废、存货毁损等资产损失的处理报经上级主管部门的批复过程较长,使得企业宁可将这些毁损资产留在企业也不报损。  2.企业监管部门对企业负责人的经营效益考核指标不够科学  我国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的考核也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修正的过程。有一段时间,以企业产值考核企业负责人的经营业绩

3、,造成企业片面追求产值、销售额,忽视资金回收,忽视对企业内部管理;后来又以资产保值增值率为主要指标考核企业经营业绩,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达到预期指标,虚报财务状况,出现存货高留低转、费用挂账、盲目投资、重复引进、重复建设的现象,但企业出现亏损或决策失误时,无人为此承担责任。    (二)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造成资产损失  (1)企业对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的购进、储存、生产、销售、投资、筹资等环节缺乏严格的职责分工、牵制及奖惩制度。  (2)企业对于实物资产缺乏严格的控制、监督制度,对于实物资产的盘亏、毁损不能及时追究原因,对于责任人无严格的责任追究。

4、  (3)会计处理不及时、会计资料缺失形成资产损失。在清产核资中发现,申报应收款项损失中,客户的单位地址不详,具体经办人不详;申报固定资产损失中,企业已变卖或丢失的固定资产未及时反映至会计部门,导致其变现收入不能准确反映具体的变卖资产等问题层出不穷。  2.企业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淡薄造成资产损失3  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于他人恶意欺诈或不履行合同约定的经济行为通常不能够利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的权益,造成企业的财产损失。例如,对于企业的应收款项收款不及时、不主动,造成销售资金被长期拖欠。企业相关人员没有履行责任,不及时催收、对账,多年无人过问,造成法律时效过期,无法催收。

5、  3.对国有资产缺乏科学严密的管理  国有企业本身资产运营效率低下,自身更新改造能力弱,加之国家逐渐停止对企业资本的拨入,使部分企业融资困难,更加重了企业经营的难度,使得部分企业步履艰难,人员不断下岗,人心不稳。当工作岗位发生变化时,不履行交接手续,导致资产流失。例如某建筑企业,由于市场不断萎缩,经营状况严重恶化,导致大量职工下岗,由于缺乏科学管理,许多保管人员下岗,岗位无人接替。多年后,库存材料或者腐蚀、或者丢失,没有了任何价值。    二、有效治理国有资产损失的对策    (一)加大改革力度,改变国有资产监管方式  1.加大企业改革力度,促使企业改革一步到位  我

6、国企业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大多处于充分竞争性行业,且管理落后、设备落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国有企业监管部门应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将竞争性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全部“民营化”,收回一定的资金,用于其他需要的地方。  2.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扩大企业自主权  国有企业要转变经营思想,树立资本经营的观念,以提高资本收益和资产增值为目标,要尽快实现政企分开,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经济实体,切实拥有国有资产的经营权和处置权,提高企业的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担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过去,我们对国有资产的处置管理很严,也没有有效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目前,有关部门

7、对国有资产处置的管理又进一步趋严,导致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复杂,时间很长,严重地影响了企业改革的进度,甚至极大地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果。监管部门应制定操作性强的政策并保证其有效运行,而不是事事审批、备案。  3.改革企业监管方式  从过去的全面管理、事无巨细变为监管指导为主。主要以企业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使之得到有效执行;是否遵守工作程序以及经营业绩的考核,把企业的经济行为置于市场中去检验。    (二)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  企业的经营管理权由企业经理负责人加以行使,要使企业能够独立经营、管理、自负盈亏,就必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