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42194
大小:69.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8-01
《高技术船舶项目可行性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Macro泓域咨询高技术船舶项目可行性报告第一章项目概要项目名称及建设性质(一)项目名称高技术船舶生产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性质本期工程项目属于新建工业项目,主要从事高技术船舶项目投资及运营。二、项目承办企业及项目负责人某某有限责任公司三、项目建设背景分析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是工作方法和工作原则,也是发展的重大原则,必须长期坚持。发展要处理好“稳”和“进”之间的关系,而“
2、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不断前进和结构优化的不断升级。因此,“进”在很大程度上是更加重要的。四、项目建设选址24/24Macro泓域咨询“高技术船舶投资建设项目”计划在大庆某某开发区实施,本期工程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14133.40平方米(折合约21.20亩)。大庆,别称油城、百湖之城,是黑龙江省地级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是黑龙江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哈长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位列全国地级城市第11位,中国城市财力50强新二线城市。大庆市素有“天然百湖之城,绿色油化之都”之称,是国务院批准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3、、全国文明城市、全国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大庆市是中国第一大油田、世界第十大油田大庆油田所在地;是一座以石油、石化为支柱产业的的著名工业城市。工业产值达到东北第二位,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五、项目占地及用地指标1、本期工程项目拟申请有偿受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划总用地面积14133.40平方米(折合约21.20亩),本期工程项目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1024.06平方米;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2578.73平方米。2、该项目建设遵循“合理和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高技术船舶行业生产规范和要求进行科学设
4、计、合理布局,符合高技术船舶制造经营的规划建设需要。六、项目产品规划方案24/24Macro泓域咨询本期工程项目主要从事高技术船舶系列产品的投资运营,包括高技术船舶研发、高技术船舶生产制造、高技术船舶市场营销等。七、环境保护本期工程项目生产过程中无有毒物质排出,并且生产用水为循环水,故无废水排放;环境污染因子主要为生活废水、生活垃圾及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一方面,积极推进绿色设计试点示范,培育一批在绿色发展意识、绿色设计能力、管理制度建设、清洁生产水平、品牌影响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另一方面,加快制绿色
5、产品评价标准,开展典型产品绿色设计水平评价试点,发布绿色产品目录。到2020年,创建百家绿色设计示范企业、百家绿色设计中心,力争开发推广万种绿色产品。八、建设期限及进度安排本期工程项目建设周期确定为12个月。九、项目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1、按照《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总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两部分,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6887.8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537.62万元,流动资金3350.26万元。24/24Macro泓域咨询2、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3537.62万元
6、,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821.4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44%;设备购置费2045.8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9.70%。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020.68万元。4、总投资及其构成: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项目总投资=3537.62+3350.26=6887.88(万元)。十、资金筹措方案项目总投资6887.88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全部由企业自筹。十一、预期经济效益1、根据预测,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达纲年营业收入20939.16万元,总成本费用18007.67万元,税金及附加51.11万元,年利润总
7、额2931.48万元,税后净利润2198.61万元,纳税总额1209.93万元,其中:增值税425.94万元,税金及附加51.11万元,年缴纳企业所得税732.87万元。2、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达纲年投资利润率42.56%,全部投资回报率31.92%。3、根据谨慎财务估算,全部投资回收期6.63年(含建设期12个月),本期工程项目经营非常安全,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表明本期工程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十二、项目评价24/24Macro泓域咨询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某省及
8、某某市大庆高技术船舶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大庆高技术船舶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2、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主引擎。我国制造业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不完善、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主体缺失等问题突出。建设制造强国,必须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中心环节,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