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5042116
大小:35.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1
《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高校就业工作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高校就业工作对策研究-高等教育学论文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高校就业工作对策研究刘炯张建(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摘要]近年来,我国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和改革毕业生就业体制的过程中,大学生人数日益增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企业发展的不断革新,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人难”的结构性矛盾,也是大学生知识、能力与社会需求存在断层或错位的矛盾。本文建议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建设全员式的就业指导队伍,拓建专业化的就业市场,并制定了详尽的执行方案。[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因素;就业工作[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1008-2549(2016)08-0017-03一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现状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就业环境的市场化变革,大学生就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为了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速度,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开始扩招,到2003年,扩招后的毕业生开始陆续自主择业进入劳动力市场。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模式进行着从稀缺资源、计划模式的“统包统分”到市场化的“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转变,在此过程中,“竞争”已经成为必然趋势,随着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持续增加,大学生就业市场压力巨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统计资料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2001年为10
3、3.6万人,2002年为133.7万人,2003年增加到187.7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达到338万人,2006年为413万人,2007年达到495万人,2008年达559万。而截止2008年底共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10万,加上历年累积的未能及时就业的毕业生,2009年实际要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达到700万人以上,2010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631万[1],2011年达到历史新高的660万[2],而2012年、2013年毕业生人数仍在持续增长,分别为680万和699万,2014届毕业生的初步统计结果达727万,增长趋势明显。
4、就业率方面“2010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全国总体就业率为89.6%,比2009届全国总体(86.6%)上升了3个百分点,比2008届全国总体(85.5%)上升了4.1个百分点,高于金融危机前2007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87.5%)约2个百分点”[3]。内蒙古自治区2011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5.56%,2012年为88.57%,2013年为87.15%,逐年增加的大学生人数加上往届未就业、变更工作等原因导致的就业竞争者给应届毕业生就业增加了更多的压力。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通过人才市场进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已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最主要的方式。
5、“双向选择”大大强化了毕业生在就业中的主体作用和选择权利,不仅需要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需要相关工作岗位所要求的能力和素质。因此,深入研究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模式己成为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书育人的具体组成部分,是优化人才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能提高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还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及社会的稳定,同时也反映了高校办学质量及竞争能力,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就业指导工作需要加强其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和政策性。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一)外部环境因素大学生求职就业讲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从大学生求职的外部环境来说造成大学生就业结构
6、性矛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的求职市场存在高校扩招、就业初期不稳定及海归派增加等因素,导致竞争异常激烈。加之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企业需求调整,用人单位选材标准各异,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大背景下,一名大学生很难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适的单位并向一名能够认可自己的主管递交求职申请并获得录用。2面对大学生如何走进职场、职业如何发展等问题,社会和家庭没有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在现有的教育背景下,鲜有高中生将专业的选择跟未来的学涯设计、求职路径、职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只是根据考分选择专业,更多地遵从父母的意愿、老师的建议,或者有少数高中生考虑了专业与未来职业的对接,但也不曾考
7、虑职业发展要求与自己性格特点、能力等问题是否匹配。以至于上大学后发现所选专业并不适合自己,加之多数学生独立性、自主性不强,大学生活在浑噩中度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薄弱,就业需求与自身能力不能匹配。3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亟待完善。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工作已经受到了各级领导及相应部门的重视,部分高校甚至已经形成了就业工作全员化的良好氛围。有些高校在就业工作上屡作尝试,也屡获收益,但是,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清晰客观与否、对所专业认识是否正确、对自己所能从事工作的判断及目标职业的确定是否科学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学涯规划,而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